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巨厚砾岩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5 12:26
【摘要】:本文针对巨厚砾岩特厚煤层条件下的冲击地压事故,以千秋煤矿为工程背景,以覆岩空间结构理论、弹塑性力学、岩石力学和材料力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应力估算、数值计算、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巨厚砾岩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 (1)提出了基于微地震数据估算岩层断裂角的方法,结合支承压力估算模型和覆岩空间结构形态,建立了巨厚砾岩传递应力估算模型,揭示了巨厚砾岩下特厚煤层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 (2)提出了基于叠加应力估算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及判别标准,经千秋煤矿21221工作面和21141工作面验证,评价结论符合生产实际情况。 (3)提出了义马矿区巨厚砾岩下特厚煤层存在“煤体塑性滑移型冲击”、“顶、底板强剪切型冲击”和“底煤屈曲型冲击”3类冲击地压发生机理。①塑性滑移型冲击地压机理是,具有冲击危险的煤(岩)体在滑移线场形成后,在外部冲击力源的作用下,煤(岩)体沿某一条或一组滑移面突然冲出而引发冲击地压。②顶底板强剪切型冲击地压机理是,巷道顶底板中薄层坚硬岩层在高垂直应力与高水平应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释放大量弹性能而引发冲击地压。③底煤屈曲型冲击地压机理是,底煤在外部叠加总应力的倾斜分力作用下,形成压杆,在采掘扰动应力作用下,底煤屈曲破坏形成冲击。 (4)经现场勘查和理论分析发现,特厚煤层存在蠕变型冲击地压现象。提出了静态高位覆岩空间结构形成的外部高应力导致煤层下山围岩蠕变冲击的观点,建立了一套基于“评价-监测-治理-检验”的蠕变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体系。 (5)提出了微震与应力动态双云图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和预警判别准则,可简洁、直观的实现冲击地压“区域监测预测”与“局部监测预警”,已在千秋煤矿和跃进煤矿应用,成功预警冲击地压20多次。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建立了巨厚砾岩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体系,经试验矿井应用,效果良好,已在义马矿区推广应用。
【图文】:

冲击地压,数量统计,矿井,特厚煤层


害机理与防治基础研宄》(NO.2010CB226803)、国家自然《基于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的岩层破裂与移动轨迹追踪基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当量钻屑量监测预报理研究》(No.50774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基础研宄》(No.51174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基础研究》(No. 51204010)、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强冲击特厚煤层动力灾害控制》、《巨厚烁岩下强冲击巷道防冲技术》、《微震监测三维切片数据处理分析及预士培养计划,将研究方向定位在特厚煤层冲击地压防治厚碌岩特厚煤层条件下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研究背景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灾害频发,我国冲击地压较快的增长趋势,,如图2-1所示。160 f" ^

分布情况,冲击地压,分布情况,矿井


我国冲击地压矿并分布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华祥;姜福兴;宋雪娟;宋建勇;杨淑华;焦俊如;;矿山微地震全波自动定位的层析成像方法(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2年02期

2 李世愚,和雪松,张少泉,陆其鹄,蒋秀琴,佟晓辉,李铁,管恩福,左艳,孙学会,李国基;矿山地震监测技术的进展及最新成果[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4期

3 姜福兴;杨淑华;成云海;张兴民;毛仲玉;徐方军;;煤矿冲击地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4 王恩元;李忠辉;刘贞堂;李艳娜;宋晓艳;;受载煤体表面电位效应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5 陆菜平;窦林名;王耀峰;杜涛涛;;坚硬顶板诱发煤体冲击破坏的微震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6 于正兴;姜福兴;桂兵;;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宏观评价方法在“孤岛”工作面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5期

7 曹胜根,李鸿昌;用滑移线法确定放顶煤工作面两侧煤壁支承压力分布及其范围[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8 窦林名,何学秋;煤岩特性对应力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9 裴琳;;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进强;姜福兴;吕文生;曲效成;杜建华;;冲击危险性及其实时预警云图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579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79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9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