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挖掘装载机工作机构及液压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图文】:
挖掘式装载机主要结构特征是带有一个“转运机构”。当挖斗装满矿石渣完成后,先倾倒在转运机上(一般是采用链板运输机或皮带运输机)将渣土利用输运装置转卸到后部的矿车中,并由矿车运出井下巷道。按程可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目前以连续式装载机为主,并与大容量的矿用,,可以实现连续掘进,这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产品类型分类来行走机构可以分为轮胎式和履带式,按照动力装置可以分为柴油动力式式和柴电混合式。具体来说,井巷挖掘装载机作业工作具有集成挖掘和装载运输工作的特挖掘装载机工作时,首先通过挖斗将土石矿渣挖扒到刮板槽内,然后利转动通过转载(输运)机构将渣土直接转送到矿车内。这一过程是连续不需要设备或工作机构切换,从而实现了连续、高效和快速掘进施工,对工期进度要求高的隧道施工时土石碴装车慢的问题。连续作业工艺示-1 所示。特别是在断面较小的井巷隧道内,例如大型机械如挖掘机难以,或者像侧卸式装岩机那样能够进洞施工,但是转向困难的隧道,挖掘可以顺利完成连续掘进作业工作。
图 1-3 挖掘装载机产品照片示例Figure 1-3 Sample photos of the loader product本文所述研究工作是在 ZWY-100/45L 挖掘装载机总体设计基础上展开的。所建立的挖掘装载机 CAD 整机装配模型如图 1-4 所示。本文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现代机械工程设计方法开展设计分析与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该系列型号挖掘装载机产品设计,优化产品性能,有助于提升产品性价比和市场竞争力。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分析方法也是现代机械工程设计方法在产品设计上的典型应用,对进一步完善相似矿山工程机械设计、提升产品综合性能具有可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4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龙;;挖掘装载机市场现状与应用前景[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8年02期
2 宁海成;孙会海;金伟伟;张鸿瑜;;挖掘装载机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8年02期
3 范照;;矿用挖掘装载机在岩巷掘进中的应用[J];江西煤炭科技;2016年01期
4 李金平;;挖掘装载机仍得益于多功能设计[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5年01期
5 伊人;;凯斯挖掘装载机清雪演习:为杭州安全越冬保驾护航[J];工程机械;2014年03期
6 韩苇;;全球挖掘装载机竞争格局及市场分析(一)[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4年07期
7 伊人;;凯斯580L型挖掘装载机:公路养护的守护神[J];工程机械;2012年11期
8 伊人;;凯斯发布全新N系列挖掘装载机[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年06期
9 伊人;;凯斯发布全新N系列挖掘装载机[J];工程机械;2011年06期
10 刘燕;;凯斯发布全新N系列挖掘装载机[J];市政技术;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子聪;挖掘装载机市场份额有待提升[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谷岳林;挖掘装载机 前景光明路途遥远[N];中国建设报;2010年
3 通讯员 姜秀权;愚公机械工业园一期投入使用[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9年
4 伊人;凯斯挖掘装载机受甘肃公路部门好评[N];中国交通报;2009年
5 闫青;凯斯挖掘装载机喜迎50华诞[N];中国建设报;2007年
6 陈克然;“人小鬼大”挖掘装载机市场无限量[N];中国建设报;2007年
7 陈克然;挖掘装载机市场前景看好[N];建筑时报;2007年
8 王英;朝工机械挖掘装载机出口大洋洲[N];中国工业报;2006年
9 罗帅;朝工挖掘装载机出口大洋洲[N];建筑时报;2006年
10 ;2005年北美市场最令人关注的四款新型挖掘装载机[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慎义;井巷挖掘装载机工作机构及液压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陈曦;挖掘装载机散热系统分析及散热舱空气场优化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年
3 严颖波;三吨挖掘装载机全动力换挡变速器优化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4 李佳喜;WZ30-25挖掘装载机挖掘工作装置仿真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钱尧一;高原挖掘装载机冷却系统热平衡匹配与发动机舱结构优化[D];厦门大学;2014年
6 林森泉;挖掘装载机驾驶室内部声学仿真与结构改进[D];厦门大学;2014年
7 王聪慧;挖掘装载机回转机构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相锋;挖掘装载机工作装置及其液压系统仿真[D];吉林大学;2006年
9 付红桂;精益生产在挖掘装载机装配线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云华;挖掘装载机挖掘装置液压系统仿真与实验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6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2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