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煤层间隔式采空区下动压防治研究
【图文】:
2 浅埋间隔式采空区煤柱稳定性及覆岩破坏特征2.2 煤岩物理力学分析2.2.1 煤岩物理力学参数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是设备选型的依据,也是研究采动覆岩规律和围岩稳定性的基础由于本文主要研究 2-2煤、3-1煤及其层间岩层,故需要分别对其顶、底板进行采样,采集煤岩样进行实验室实验,其过程如图 2.3 所示,测定其物理力学参数,见表 2.1。
3 浅埋间隔式采空区下覆岩垮落物理相似模拟的集中煤柱,再开挖 50m,形成采空区,再留设宽度 45m 集中煤柱,再开挖 50m,在模型右侧留设 30m 边界煤柱,模型第 1 个集中煤柱不弱化,第 2 个集中煤柱进行弱化,目的是对比弱化前后煤柱对下煤层工作面的影响。下煤层先从左侧向中间回采,回采完后,再从右侧向中间回采。结合左侧工作面回采中工作面过集中煤柱时上覆岩层垮落规律以及矿压显现特征,,并通过对右侧集中煤柱进行对应弱化,模拟集中煤柱弱化前后工作面进、出煤柱阶段覆岩垮落规律及矿压显现特征。3.2 监测系统设计(1)3-1煤工作面支架阻力监测、支承压力监测采用模拟支架,模拟支架宽度 4cm,长度 20cm。监测下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得出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规律,如图 3.2(a)所示。采用压力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支承压力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见图 3.2(b)所示。在 3-1煤层底板铺设压力传感器监测下煤层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变化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32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畅;弓培林;王开;张小强;刘跃东;;复采工作面过空巷顶板稳定性[J];煤炭学报;2015年02期
2 张小强;王安;弓培林;王开;;工作面过旧采区时围岩结构及稳定性分析[J];煤矿安全;2014年11期
3 解兴智;;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顶板-煤柱稳定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07期
4 鞠金峰;许家林;;浅埋近距离煤层出煤柱开采压架防治对策[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解兴智;;浅埋煤层房柱式采空区下长壁开采矿压显现特征[J];煤炭学报;2012年06期
6 高登云;高登彦;;大柳塔煤矿薄基岩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12期
7 屠世浩;窦凤金;万志军;王方田;袁永;;浅埋房柱式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综采顶板控制技术[J];煤炭学报;2011年03期
8 张杰;刘增平;赵兵朝;余学义;张俭让;;厚松散层浅埋煤层矿压规律实测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1期
9 屠世浩;王方田;窦凤金;袁永;鲁岩;;上层煤柱下综放沿空回采巷道矿压规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许家林;朱卫兵;王晓振;伊茂森;;浅埋煤层覆岩关键层结构分类[J];煤炭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付涛;浅埋煤层间隔式空区下长壁综采覆岩移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鞠金峰;浅埋近距离煤层出煤柱开采压架机理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王方田;浅埋房式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长壁开采覆岩运动规律及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星;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区段煤柱宽度留设理论及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2 贺雁鹏;浅埋极近距离下层煤开采覆岩垮落规律与支护阻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3 姚安涛;房柱式采空区下综采工作面顶板动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7年
4 武越超;残留煤柱影响下下伏近距离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5 陈延涛;凉水井煤矿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运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田云鹏;南梁煤矿间隔式采空区下煤层开采动压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7 郝雷;杭来湾煤矿30101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付二军;南梁煤矿长壁间隔式开采方法开采段合理长度及煤柱参数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9 苗彦平;浅埋煤层大采高综采面矿压规律与支护阻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军;南梁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6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2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