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料浆体射流冲击岩石动静态应力应变分布研究
【图文】:
(3)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磨料浆体射流破岩应力分布研究(项目编号:KYLX16_0522)。1.2 研究背景及意义(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我国薄煤层分布广泛,超过 85%以上的矿区均有薄煤层(1.3 米以下),可采储量达 61.5 亿吨,约占煤炭总可采储量的 19%[1-2]。近几年,随着厚与中厚煤层不断地被采掘,全国各矿业集团都面临薄煤层开采的难题[3-5]:1)工作空间狭小,要求开采设备尺寸较小,且性能可靠、适应性强,如图 1-1 所示;2)煤层赋有夹矸、断层等地质构造复杂,煤岩硬度大,导致刀具磨损严重,如图 1-2 所示;3)目前针对地质构造复杂的薄煤层只能用炮采工艺,但其安全性、效率较低。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技术实现薄煤层的机械化安全高效开采。然而目前,薄煤层开采主要使用滚筒采煤机(图 1-3),依靠安装在滚筒上的截齿与煤壁作用进行采煤,但在狭小空间内难以克服“小机身、大功率”的矛盾,无法应对复杂地质构造(包含硬夹矸、断层以及金属化合物结核等)薄煤层的开采[6-7]。因此,亟需开展薄煤层高效截割基础研究,解决复杂地质构造薄煤层开采难题。
图 1-2 薄煤层的复杂地质构造 图 1-3 薄煤层采煤机滚筒Figure 1-2 Complex geologic structure of the thin seam Figure 1-3 Thin seam shearer dru磨料浆体射流(Abrasive slurry jet, ASJ)具有能量密度高,切割能力强作压力小、适应危险环境作业等特点,在众多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已展现出的破岩性能,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硬岩截割工具[8-11]。因此,将磨料浆体射流引入复杂地质构造薄煤层的开采中,利用磨料浆体射流联合机械刀具进行煤割,可以解决薄煤层采煤设备“小机身、大功率”的矛盾,,从而实现复杂地质薄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D3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超;朱留宪;黄成;;基于FEM-SPH耦合算法的土壤切削仿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年09期
2 卢义玉;黄飞;王景环;刘小川;;超高压水射流破岩过程中的应力波效应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宁桂峰;;薄煤层开采技术与综采设备的发展[J];煤矿开采;2013年01期
4 郭玉辉;王峗;;浅谈薄煤层开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矿开采;2012年01期
5 卢义玉;张赛;刘勇;陆朝晖;蒋林艳;;脉冲水射流破岩过程中的应力波效应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6 刘佳亮;司鹄;;高压水射流破碎高围压岩石损伤场的数值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卢义玉;葛兆龙;李晓红;陈久福;刘勇;;脉冲射流割缝技术在石门揭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吕文玉;;国内外薄煤层开采技术和设备的现状及其发展[J];中国矿业;2009年11期
9 梁洪光;;薄煤层综采技术发展现状[J];煤矿开采;2009年01期
10 丁剑霆;刘海霞;;试论最大偏应力屈服准则与Mises、Tresca屈服条件的关系[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江红祥;高压水射流截割头破岩性能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王晓川;射流割缝导向软弱围岩光面爆破机理及实验研究①[D];重庆大学;2011年
3 马利;无网格法及液体射流高速碰撞与侵彻模拟[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明波;磨料水射流结构特性与破岩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刘小健;磨料浆体射流技术及其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峥;前混合磨料射流数控切割系统设计及切割参数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52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5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