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黑龙江永新金矿流体特征及石英红外光谱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2:45
【摘要】:永新金矿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东北部接触部位,白垩纪火山盆地边缘,矿体赋存在区内正长花岗岩与糜棱岩不整合接触带处的角砾岩体中。本文依托《黑龙江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地区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预测》项目(编号:201603),在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及矿石地质特征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基础上,对永新金矿进行了成矿阶段的划分,流体包裹体研究,激光拉曼探针测试及氢氧同位素测试等实验测试及分析,进一步确定了矿床的成因类型,且通过石英红外光谱测试对矿床含金特征进行了探讨。得到成果:1、成矿阶段从早到晚的划分为,I黄铁矿-石英、II石英-黄铁矿、III石英-多金属硫化物、IV石英-碳酸盐四个阶段。永新金矿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以H_2O溶液包裹体为主,石英-黄铁矿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有少量含CO_2包裹体出现。2、显微测温结果显示,H_2O溶液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从早期至晚期分别为214~344℃、191~298℃、120~324℃和150~238℃,成矿中期峰值主要集中在180~270℃。该矿床流体盐度整体较低,主要集中在2.0%~7.5%NaCleqv,密度变化范围为0.60~1.00 g/cm~3,且随着成矿由高温到低温的过程,流体盐度呈下降趋势。对成矿流体压力的估算范围为4~20MPa,流体深度根据静水压力计算范围为0.4~2km。3、永新金矿黄铁矿的He-Ar同位素特征显示~4He_(Mantle)范围为7.85%~22.77%,石英的H-O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的δD值范围为-121.4‰~-113.9‰,δ~(18)O H_2O值范围为-8.1‰~2.7‰,指示成矿流体特征更接近地幔源区,为岩浆水和大气水的混合,且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大气水的参与程度呈不断加大的趋势。4、结合成矿时代及地质背景,本文认为永新金矿为一与白垩纪火山活动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低硫型金矿床。5、通过对永新金矿包体的石英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得出金含量与H_2O的相对光密度和CO_2的相对光密度呈现正相关趋势,其中CO_2的相对光密度与金含量的相关性程度更大。当D_2/D_00.6时,含矿性较差;当D_2/D_00.65时,含矿性较好。
【图文】:

区域地质,矿产,岩浆岩,二叠系-三叠系


8图 2.1 区域地质矿产简图垩系 4-侏罗系 5-二叠系-三叠系 6-石炭系 7-泥盆系 8-志留系 9-奥陶系 1纪岩浆岩 14-二叠纪岩浆岩 15-石炭纪岩浆岩 16-寒武纪岩浆岩

构造域,古太平洋,古亚洲洋,区域构造


图 2.2 中国东北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区域构造位置处于中亚造山带的东部,属于古亚洲洋构造域,古太平洋域和鄂霍茨克洋构造域的复合叠加区域,在区域内属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构造拼合带上。正是因为区域构造运动多期化多样化,所以区域构造所致程度高,也因如此成就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永新金矿则位于嫩江-黑河构造岩带上,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结构为北东向展布,根据重力解译结果,造混杂岩带长度超过 116km,宽度超过 119km,构造混杂岩带的北西方向是山岛弧带,,松嫩地块-上叠孙吴盆地在构造混杂岩带南东侧(张铁安等015)。区内构造变形正是因为三大构造域的重叠所以变形程度强烈,也呈岩性比较复杂,分布不均,岩石时代多样等特征。截止目前前人研究中涉构造混杂岩带的构造变形环境,变形期次,和构造影响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并未存在观点不一的情况,因为本区域大部分为经典的浅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琳;;金矿化探及对化探找金的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36期

2 康雅云;;浅析博故图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J];城市地理;2017年08期

3 秦烽焰;何军华;魏杰;窦帅杰;袁颖;;金矿床勘查模型探讨——以招平断裂带金矿床为例[J];城市地理;2017年12期

4 黄国彪;李长印;冶福元;;青海斑红山地区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J];城市地理;2017年18期

5 李景春,赵爱林,金成洙;划分金矿化集中区的基本准则[J];地质与资源;2002年03期

6 汪东波;地质演化过程中的金矿化[J];黄金地质;1998年04期

7 毋瑞身;关于“金矿化集中区”的讨论[J];贵金属地质;1996年02期

8 ;蒙古已发现14个金矿化带[J];江西地质科技;1997年04期

9 王学求;从第十六届国际化探大会看当前金矿化探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物探与化探;1994年01期

10 周德安;;希腊的原生金矿化[J];国外铀金地质;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国民;;山东西部某绿岩型金矿化带地质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1)[C];1990年

2 宋威方;刘建中;李松涛;王泽鹏;吴攀;;构造地球化学在贵州金矿找矿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3 于赫楠;郑瑶;李学源;孙珍军;;内蒙古赤峰地区红花沟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A];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7年

4 严知博;吕新彪;曹晓峰;陈威;但荣飞;;陕西凤县安王山金矿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7年

5 柴璐;周永恒;李霄;;俄罗斯金矿的发展前景[A];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7年

6 丁辉;葛文胜;刘旭;皇甫晓琨;祁翼;胡蔓梓;;新疆伊吾琼河坝地区绿源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A];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7年

7 王一斌;王成龙;李康;尚君尉;姜海涛;生显军;;玲珑金矿田控矿构造解析与控矿规律研究[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七)——专题79:环境地球化学、专题80:中国大陆成矿系统与成矿过程、专题81:增生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C];2018年

8 张t

本文编号:2697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97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b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