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01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适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09:13
【摘要】:寸草塔二矿31201工作面位于31煤二盘区,煤层厚度3.4~7.2m,平均6.31 m,煤层倾角1~5°,属近水平煤层范畴,地质储量约为6.3Mt,可采储量约为6.03 Mt,2015年9月初安装、回采,回采期13.5个月。目前随着矿山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厚煤层开采多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厚,但大采高开采存在煤壁片帮严重、飞矸、支架稳定性差、矿压显现剧烈等问题,不适应于该工作面生产,且煤层硬度较低、裂隙发育,为不稳定煤层,不宜采用分层开采。综合考虑后决定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本文以寸草塔二矿312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该工作面上覆岩层运移、采场应力分布和支架适应性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物理相似模型试验得出平均周期来压步距21.3m,周期来压存在强弱交替的“大小周期来压”现象,模拟采放比为1:0.83,来压时支架阻力平均动载系数为1.18,相比普通综采或大采高工作面要小。垂直应力分布以采空区为中心,基本顶及模型底部为应力释放区,前后煤壁为应力增高区。在采空区位置形成周期性应力释放,平均步距为20 m,对应顶板周期性塑性破坏。现场观测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在19~22 m范围间,选用郑煤机生产的ZFY18000/25/39D型掩护式液压支架作为工作面支架,该型支架工作阻力为18000 KN,满足支护载荷要求;支撑高度在2500~3900 mm,满足支撑高度要求。寸草塔二矿31201工作面属近水平中厚煤层开采,对该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对认识综放采场覆岩的移动规律、围岩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及确定工作面支架型号及工作阻力、为支架选型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使得工作面投资经济合理,对类似地质条件煤层开采,提供理论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323
【图文】:
架、升架等过程,该型号支架同时可监测工作面顶板压力。初次来压后,每移两次架放一次顶煤,工作面共计推进距离 185 m,共计发生来压现象。实验期间基本顶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现象如图(3.1~3.7)所示。工作面推进至 65 m 时,顶板发生初次垮落,左侧垮落角 46°,右侧垮落角 37发育高度为 23 m,顶板悬顶距离为 37 m。顶煤放出前,垮落矸石有序排列在
3 综放工作面覆岩运移及矿压规律模拟研究上,断裂岩块之间相互铰接,形成短砌体梁结构,采空区中部左侧断裂岩块发生正转,右侧岩块发生反向回转。关键层与其下部断裂岩层形成弓形离层裂隙,最大裂度为 6.7 m。当移动支架顶煤放出后,顶板垮落范围进一步向工作面前方扩展,但垮落状态与之前区别不大。
(a) (b)图 3.2 基本顶第一次周期来压Fig.3.2 The first periodic weighting of main roof工作面推进至 78 m 时,上覆岩层再次出现大范围移动,左侧垮落角保持不变,垮落角降低至 33°。覆岩断裂带进一步向上位扩展,初次来压时形成的空顶区域压合,在其上方越 20 m 位置形成新的空顶区域,顶板悬空长度有所减小,由 37 m 降 26 m。新的周期性断裂形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断裂岩块排列,与之前断裂岩体形成明界线,表明顶板垮落存在明显周期性现象。当上一次顶板垮落上覆岩体稳定后,随面推进,围岩应力平衡再次被打破,重新出现应力转移与再分配,工作面前方煤岩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开始集聚弹性变形能,当达到其破断要求的强度极限时,由上发生骨牌式垮落现象,即发生周期来压。顶煤放出后,进一步加剧顶板垮落,垮围在纵向和横向都有所扩展。在顶煤放出环节上覆岩层容易形成动载荷,极易造成等事故发生,要加强该过程的顶板载荷监测和支架管理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323
【图文】:
架、升架等过程,该型号支架同时可监测工作面顶板压力。初次来压后,每移两次架放一次顶煤,工作面共计推进距离 185 m,共计发生来压现象。实验期间基本顶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现象如图(3.1~3.7)所示。工作面推进至 65 m 时,顶板发生初次垮落,左侧垮落角 46°,右侧垮落角 37发育高度为 23 m,顶板悬顶距离为 37 m。顶煤放出前,垮落矸石有序排列在
3 综放工作面覆岩运移及矿压规律模拟研究上,断裂岩块之间相互铰接,形成短砌体梁结构,采空区中部左侧断裂岩块发生正转,右侧岩块发生反向回转。关键层与其下部断裂岩层形成弓形离层裂隙,最大裂度为 6.7 m。当移动支架顶煤放出后,顶板垮落范围进一步向工作面前方扩展,但垮落状态与之前区别不大。
(a) (b)图 3.2 基本顶第一次周期来压Fig.3.2 The first periodic weighting of main roof工作面推进至 78 m 时,上覆岩层再次出现大范围移动,左侧垮落角保持不变,垮落角降低至 33°。覆岩断裂带进一步向上位扩展,初次来压时形成的空顶区域压合,在其上方越 20 m 位置形成新的空顶区域,顶板悬空长度有所减小,由 37 m 降 26 m。新的周期性断裂形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断裂岩块排列,与之前断裂岩体形成明界线,表明顶板垮落存在明显周期性现象。当上一次顶板垮落上覆岩体稳定后,随面推进,围岩应力平衡再次被打破,重新出现应力转移与再分配,工作面前方煤岩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开始集聚弹性变形能,当达到其破断要求的强度极限时,由上发生骨牌式垮落现象,即发生周期来压。顶煤放出后,进一步加剧顶板垮落,垮围在纵向和横向都有所扩展。在顶煤放出环节上覆岩层容易形成动载荷,极易造成等事故发生,要加强该过程的顶板载荷监测和支架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宁;杨永康;康天合;;综放采场顶煤破坏影响因素的数值试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3年01期
2 陈义东;李英明;;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覆岩上层活动规律的相似模拟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3 苏林军;朱峰;;放顶煤液压支架的创新与发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4期
4 崔廷锋;张东升;范钢伟;姜玉超;王晓智;;浅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支架适应性[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1期
5 张文彬;;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底板应力及其破坏深度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12期
6 付玉平;宋选民;邢平伟;;浅埋煤层大采高超长工作面垮落带高度的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7 崔廷锋;郭念波;尤亚;刘东亮;;浅埋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分析[J];煤炭科技;2009年04期
8 辛亚军;
本文编号:2744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4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