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青海省东昆仑造山带各玛龙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0-07-07 06:57
【摘要】:各玛龙矿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东昆仑造山带内,该构造带东与秦岭造山带相连,西与阿尔金山断裂与西昆仑相隔,北面与柴达木盆地相邻,南以昆南断裂与巴颜咯拉-松潘甘孜地体隔开,构造位置特殊,是我国著名的成矿带之一。矿区共计圈出银金矿体4条,银金铅矿体2条,金矿体1条,银矿体1条,铅矿体9条,锌矿体1条。矿区赋矿围岩主要为晚三叠鄂拉山火山岩,对比区域上银多金属矿床研究及本文对流纹质凝灰岩U-Pb锆石测年,推测该矿床成矿年龄为晚三叠世;根据矿床大地构造位置、控矿构造、围岩特征及成矿流体等特征,推测各玛龙银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为富银和贱金属的低硫化型(LS型)浅成低温热液脉矿床。矿床主成矿期主要受近南北向的断裂控矿构造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近南北向的断裂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辉银矿,以及少量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碳酸盐、高岭土等。矿石结构主要有中-细粒粒状结构、残余交代结构、乳滴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及浸染状构造等。矿区赋矿围岩鄂拉山组流纹质凝灰岩为一套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中明显富集Rb、Ba、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FE),相对亏损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δEu的值在0.68~0.80之间,整体显示出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样品微量元素中Nb/Ta平均值为14.08,暗示了矿区流纹质凝灰岩在成岩过程中有地幔物质的参与,推测其可能是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地幔岩浆的混合物。矿区主成矿期石英脉包裹体测试显示,主成矿期流体为低温中高盐度中低密度流体,估算成矿压力为13.39~22.84Mpa,成矿深度为1.34~2.28Km;主成矿期岩石氢-氧同位素测试表明,主成矿期热液来源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混合;主成矿期硫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值变化范围较窄,为0.6~2.2‰,整体较为接近零值,推测其物质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通过系统地质研究,本矿床形成时代应晚于晚三叠世,主要受南北向控矿构造控制,成矿以Ag、Pb、Zn等元素为主,其控矿要素可以概括为: 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浆作用(热动力+主要物源)+鄂拉山组火山岩(部分物源+赋矿围岩)+近SN向断裂(导矿+容矿空间)‖,成因应属于浅成低温热液之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型矿床。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2
【图文】:

位置图,龙沟


图 1.1 各玛龙地区交通位置图1.2.2 自然地理与经济工作区位于东昆仑东段,山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河谷地带海拔 3500~3800m,山区 4200~4700m,相对高差 300~500 米,工区驻地海拔为 4165m,在各玛龙沟口东面山坡下,各玛龙沟 5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有水流过,其他时间为冰冻状态,5 月至7 月为雨季,各玛龙沟有较大地表水汇集留下,但不会山洪冲击至驻地。各玛龙北15 公里外为察汗乌苏河,属内陆水系,呈北西向流入柴达木盆地;其水系源头为高山冰雪,水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河宽 15~20m,车辆趟河而过,夏秋季水量大,给进入矿区带来一定的危险和困难,春冬季水量小,多为冰冻状态。区内气候属高原草原半干旱类型,年平均气温较低,约为-1.2℃,年平均降雨量约为 733.0mm,年平均蒸发量约为 1103.4mm,相对湿度为 50~60%,每年 2~5 月为风季,风力可达 6 级;6~8 月为雨季,年降雨量约为 155mm;每年 11 月至翌年 4 月

工作区,龙沟,海拔,东昆仑东段


面积约 16.74km2。图 1.1 各玛龙地区交通位置图1.2.2 自然地理与经济工作区位于东昆仑东段,山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河谷地带海拔 3500~3800m,山区 4200~4700m,相对高差 300~500 米,工区驻地海拔为 4165m,在各玛龙沟口东面山坡下,各玛龙沟 5 月中旬至 10 月中旬有水流过,其他时间为冰冻状态,5 月至7 月为雨季,各玛龙沟有较大地表水汇集留下,但不会山洪冲击至驻地。各玛龙北15 公里外为察汗乌苏河

矿产分布,工作程度,地质勘查,青海省




本文编号:2744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44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