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岩石流变力学特性CT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14:01
【摘要】:岩石的流变现象在岩石工程建设里相当常见,对于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在岩石工程、地下工程中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岩石的流变,特别是蠕变和应力松弛直接关系到岩石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所以必须要进行岩石蠕变与应力松弛力学特性研究来满足当前工程的实际需要。针对微型试件以及流变细观损伤研究领域的不足,本文以微型石灰岩试件为研究对象,以“岩石流变力学特性CT试验研究”为主要研究课题,利用自主研制的微型单轴煤岩试验机结合太原理工大学高精度显微CT试验系统使用,进行了单轴压缩下的石灰岩蠕变和应力松弛全过程细观损伤发育的CT动态实时扫描试验,获得了大量的显微CT图像,通过对CT图像局部特征进行观测分析,利用不同位置的特征点距离变化和不同区域密度变化来识别微裂隙的演化,分析得到了石灰岩蠕变和应力松弛过程中的细观破坏规律。本文首先介绍了岩石流变力学研究现状及CT技术的应用,随后对试验设备微型单轴煤岩试验机、高精度显微CT试验系统及两者间的结合使用进行了说明,并简单介绍了试验方法以及图像处理技术,下一步进行了石灰岩的蠕变与应力松弛CT试验。首先,制作了微型石灰岩试件并进行常规的单轴压缩试验,测得了石灰岩试件的瞬时破坏强度和极限应变,之后进行了多组分级增量加载下的蠕变试验,研究了石灰岩的蠕变特性,石灰岩试件变形表现出与时间相关的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进一步结合显微CT试验观测蠕变过程中的细观破坏规律。对CT图像分析的结果表明:石灰岩蠕变损伤扩展存在局部化现象,随着应力等级增加稳态蠕变段裂隙加速发育;裂隙更容易产生在低密度区域,在中低应力状态下试件内部密度降低,在较高应力状态下裂隙区域与非裂隙区域密度变化产生分化现象,最终导致了岩石破坏。在石灰岩试件的应力松弛试验中,先进行了多组分级加载下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石灰岩的应力松弛特性。石灰岩应力松弛经历了快速、缓慢和稳定松弛三个阶段,在试件破坏前,应力松弛量和剩余应力比随着应变水平增加,在最后一级应变下,应力迅速降低,应力松弛量增加明显,剩余应力比反而降低。进一步结合显微CT试验观测应力松弛过程中的细观破坏规律。对CT图像分析的结果表明:试件初期先发生扩容,之后再被压密,裂隙更容易产生在初始密度低的区域,石灰岩应力松弛损伤扩展随应变等级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应变等级下同样存在损伤演化的区域分化现象。本文在试验设计及试验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通过本文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能够对微型石灰岩试件的流变损伤规律进行较为简单的阐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315
【图文】:

石灰岩,试件,薄片


图 2-1 制作得到的石灰岩试件Fig. 2-1 made limestone specimens下几个步骤:SYJ-150 型低速金刚石切割机,把事先选择的岩块的薄片,薄片高度在 20mm 以下。步切割好的岩块薄片固定在 ZHX-13 型台式钻床岩圆柱形试样。试件采用湿式加工法钻取,在钻芯过试件,取得的岩芯长度在 15-20mm 之间。的岩芯试件固定在 SYJ-150 型低速金刚石切割机体,切割要确保两个切面完整及平整。磨床将上一步取得的试样进一步打磨,保证试件平标准试件,加工后的试样保持自然风干状态。

试件,薄片,岩块,岩芯


图 2-1 制作得到的石灰岩试件Fig. 2-1 made limestone specimens为以下几个步骤:用 SYJ-150 型低速金刚石切割机,把事先选择的岩块切割试样的薄片,薄片高度在 20mm 以下。上一步切割好的岩块薄片固定在 ZHX-13 型台式钻床上,灰岩圆柱形试样。试件采用湿式加工法钻取,在钻芯过程破坏试件,取得的岩芯长度在 15-20mm 之间。取得的岩芯试件固定在 SYJ-150 型低速金刚石切割机上,圆柱体,切割要确保两个切面完整及平整。小型磨床将上一步取得的试样进一步打磨,保证试件平整m 的标准试件,加工后的试样保持自然风干状态。

台式钻床


图 2-3 ZHX-13 型台式钻床Fig. 2-3 ZHX-13 bench drilling machine绍T 试验系统mography)技术,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准直的特点,并用高灵敏度探头绕扫描物体一圈像准确清晰等特点。 X 光穿透不同密度的物质表现出了不同的能力的地方对 X 射线的吸收能力越强,X 射线的衰,X 射线的衰减遵循指数规律。CT 扫描照片上白色区域表示该区域物质密度较大;CT 扫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智纯,缪协兴,茅献彪;岩石流变损伤方程与损伤参量测定[J];煤炭科学技术;1994年08期

2 夏才初;钟时猷;;室内岩石流变试验中的几个问题[J];勘察科学技术;1992年01期

3 王波;高昌炎;陈学习;杨建林;闫刚;;岩石流变扰动特性单轴压缩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7年06期

4 张尧;熊良宵;;岩石流变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3期

5 王德胜;宋勇军;;岩石流变力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年03期

6 陶振宇;贾愚如;;关于岩石流变试验问题[J];勘察科学技术;1983年01期

7 张杰;魏永强;仇学明;石贤增;周星德;;岩石流变分数阶模型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7年02期

8 邓荣贵,周德培,张倬元,付小敏;一种新的岩石流变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9 王思敬;韩贝传;孙惠文;;韧性剪切带形成的岩石流变学特征[J];地质科学;1992年03期

10 徐平,杨挺青;岩石流变试验与本构模型辨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钧;李永盛;;岩石流变力学及其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C];1989年

2 陶振宇;赵宇挥;;一个新的岩石流变模型及应用[A];全国岩石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监测及处理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3年

3 蒋昱州;徐卫亚;王瑞红;;考虑温差影响的神经网络岩石流变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宗光;;加载系统对岩石流变试验的影响[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5 王艳辉;刘传伟;李通林;杜云贵;;岩石流变特性的层叠模型[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蒋龙腾;刘贵;石耀霖;;岩石流变性质的有限元计算[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10核幔边界、地核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专题11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12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C];2015年

7 范华林;金丰年;;岩石流变损伤模型的探讨[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韩冰;王芝银;;分级加卸载条件下岩石流变参数估计研究[A];全国岩土工程反分析学术研讨会暨黄岩石窟(锦绣黄岩)岩石力学问题讨论会文集[C];2006年

9 陶振宇;余启华;莫海鸿;;岩石流变及断裂的有限元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10 孙钧;;岩石流变和粘弹塑性问题的边界单元方法[A];边界元法在岩石力学和工程中应用会议文集[C];198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沅江;岩石流变的本构模型及其智能辨识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杨圣奇;岩石流变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崔希海;岩石流变扰动效应及试验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磊;千枚岩隧道挤压性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5 刘贵;组构对花岗质岩石流变影响的实验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6 王新刚;饱水—失水循环劣化作用下库岸高边坡岩石流变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骏;岩石流变力学特性CT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高昌炎;岩石流变扰动特性试验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8年

3 李娜;自然与饱水状态下金川二矿区深部岩石流变特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 赵庆荣;水电站工程隧道高温条件下岩石流变特性及围岩变形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5 郑欣平;金川二矿区深部岩石蠕变与松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向阳;金川二矿区深部岩石力学性及岩石流变损伤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7 高丽君;隧道围岩流变对衬砌结构长期安全性影响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徐达;红层岩石蠕变特性及其非线性本构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甘浩男;中上地壳岩石流变与拆离断层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李远;任意形状隧洞的粘弹性位移解析解[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本文编号:2746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46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a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