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钻融冰过程及钻进系统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34
【图文】:
地球陆地约 11%的面积被冰川覆盖,包括位于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盖冰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冰川[1,2]。冰盖在重力的驱动下缓慢流动形成冰流。盖最高处的冰流基本是垂直向下的,而两侧的冰流方向不断向水平方向过此,冰流将导致冰盖逐渐变薄并且在水平方向上不断延伸,直至在边缘处洋形成冰架,导致诸如冰架涌动、断裂、崩离等大尺度事件突发,最终冰为海冰漂浮于海洋,海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3]。2009 年至 2017 年间,南盖以加速的冰川运动响应当代气候变迁,致使冰盖沿周边出现大量质量流四十年以每十年 3.6±0.5 mm 的平均速度主导着海平面上升的趋势[4-7]。冰架物质平衡是冰盖动态变化的主要过程之一,准确地掌握冰架物质平衡,才可能精确定量研究极地冰盖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8图 1.1 所示,冰架与大陆架连接的部位为接地区域。由于接地区域冰层的融率高于冰架前缘,影响了冰架的质量平衡过程[12,13]。冰架质量流失的加快于冰架在接地区域的基底融化增快造成的[14,15]。
结构则控制了海水侵蚀和潮汐变化,影响了海洋到冰架下部的热量传递[17]。科学家通过遥感技术[18,19]、雷达或超声波勘测技术[20,21]来定位和研究接地区结构,但无法对这个区域进行直接观测。为了研究冰架下部的水文环境和接域的物理结构,需要在接地区域冰架进行冰层钻探,通过钻孔来创建观测取道并获取第一手地质资料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22]。为了对冰川冰流输入、冰架表面积累与消融、冰架前缘崩塌和冰架下部的过程更好地开展研究监测,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式在冰架上快速进行钻孔工冰层进行取样,研究冰层的内部结构,拍摄视频和影像。在施工完的钻孔中一些仪器设备,监测研究冰层的温度分布,冰的变形,基底水压力,冰架基移速度,和捕捉空间粒子等。同时,还可以利用钻孔通道,开展冰架底部海(湖的取样和监测,开展海(湖)底沉积物取样和钻取海(湖)底岩芯,如图 示。
图 1.3 热水钻进系统举例(a) BAS(英国南极调查局)轻质地震勘测热水钻,南极松岛冰川,2006-2007 工作季(个人通讯: R. Stilwell, 英国南极调查局) ; (b) 浅层热水钻进系统,冰岛国家能源局水力部,朗格冰川,2005[42]; (c)AWI 中等深度热水钻,南极 Ekstr m 冰架,2018 年 1 月 (照片:范晓鹏老师) ; (d) IceCube 深层热水钻进系统的卷扬和钻塔,2008 年 12 月 (个人通讯:IceCube 项目组的 J. Haugen,2008)热水钻系统主要包括水体加热系统、水体输送系统、钻具系统、供水系统、测控系统和辅助系统共 6 个子系统,如图 1.4 所示,水体加热系统用来产生高压热水,水体输送系统用以将热水输送至钻孔底部钻具系统,并通过钻具系统的喷嘴高速喷射至孔底,实现冰层钻进,供水系统实现设备的供水和水体的循环利用,测控系统实现精确钻进和各子系统的协同控制,辅助系统提供钻探所需的能源动力等后勤保障[49,50]。热水系统主要由高压泵、加热器或锅炉、卷扬、钻塔、软管、水箱、阀门、过滤器、钻具、喷嘴、测控箱等设备构成,中深层热水钻还应包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贤军;周羽生;熊强;;考虑功率衰减的输电线路高频激励融冰法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8年02期
2 熊强;周羽生;王贤军;葛天科;陈鹏辉;;高频融冰与交流短路融冰对比分析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8年20期
3 雷煜卿;侯宝素;仝杰;杨德龙;;一种全光纤输电线覆冰及融冰监测方法[J];光通信技术;2016年11期
4 邓元实;宋静文;张燃;薛志航;;变压器串联的配电网线路交流融冰方法研究与应用[J];四川电力技术;2016年06期
5 林美涵;李华强;周晓雨;刁芳钰;李凌波;;基于分步筛选法的电网融冰计划决策[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7年05期
6 邝鹏鹏;;探讨永州塔峰~郴州临武220kV线路工程融冰方案的选择[J];低碳世界;2017年22期
7 常跃飞;;直流融冰及试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贵州电力技术;2017年06期
8 耿远松;;变电站直流融冰效率探讨[J];云南电力技术;2016年S2期
9 曹军;邓元实;;四川电网配电网交流融冰方法应用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17年04期
10 张晔;栗明;雷煜卿;安慧蓉;陈秀娟;;具有融冰功能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应用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远松;;变电站直流融冰工作效率探讨[A];2015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5年
2 孙鹏;陈绍辉;;架空地线的直流融冰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3 孙鹏;陈绍辉;;架空地线的直流融冰研究[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4 张茂林;黄霆;谢一工;朱欣春;;线路直流融冰工作调度管理优化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2年
5 张茂林;黄霆;谢一工;朱欣春;;线路直流融冰工作调度管理优化研究[A];2012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吴家林;王亚莉;何立新;;新型直流融冰隔离开关工程应用[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f
本文编号:2750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5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