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山煤矿遗留煤柱下伏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17:32
【摘要】:厚煤层遗留煤柱资源储量丰富,是资源枯竭型矿井回收利用重点开发对象,有效回收遗留煤柱资源和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对提高资源回收率、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根据莒山煤矿3#煤层采矿地质条件,以遗留煤柱回收及其下伏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理论分析、模拟试验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对遗留煤柱回收及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莒山煤矿3#煤层赋存较为复杂,而地质构造和水文条件相对简单;在此基础上,采集ZF302遗留煤柱下伏运输大巷区域煤岩层样品,在实验室对煤岩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测试,掌握了煤层、顶板岩层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2)采用岩层探测钻孔摄像系统,对ZF302遗留煤柱工作面下伏运输大巷进行了围岩松动圈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下伏运输大巷左帮围岩松动圈范围为0.55~0.65 m、右帮围岩松动圈范围为0.45~0.60 m、顶板围岩松动圈范围为1.20~1.35 m,下伏运输大巷基本上属于中小松动圈,为巷道支护提供了参数。(3)通过计算得出ZF302遗留煤柱支承压力影响距离为35.14 m,确定了煤柱载荷的分布类型;分析了煤柱应力在底板的传递特征,结果表明,莒山煤矿ZF302遗留煤柱工作面下伏巷道将会受到采动应力的较强影响;计算了煤柱底板破坏深度最大可达15.22 m,为ZF302工作面下伏运输大巷的加固提供了依据。(4)建立了遗留煤柱回收及下伏巷道围岩变形数值计算模型,模拟结果表明,ZF302遗留煤柱工作面开采过程中超前应力峰值在20 m左右,ZF302工作面底板垂直应力峰值约20 MPa,水平应力峰值约5 MPa;ZF302工作面下伏运输大巷两帮垂直应力峰值约19 MPa,顶板垂直应力峰值约13.6 MPa;下伏运输大巷两帮整体移近量约180 mm,顶底板的整体移近量约150 mm;开采后的下伏运输大巷围岩塑性区范围较开采前塑性区面积增加约2倍以上。(5)确定了ZF302遗留煤柱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及其相应的配套开采工艺参数;提出了下伏运输大巷围岩控制技术方案,即采用壁后充填、锚杆锚索等支护方法对距离ZF302工作面底板不同垂距的下伏运输大巷进行加固;现场实测结果表明,ZF302工作面支架最大工作阻力为28.59 MPa;最终下伏运输大巷两帮整体变形移近量约135 mm,顶底板整体移近量约80 mm,顶板最大离层量约30 mm,可以保证回收遗留煤柱资源时能够有效控制下伏运输大巷变形。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353
【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
属于厚煤层,而下伏运输大巷在煤柱工作面下部,垂距 10~20 m 左右,为砌碹三心拱,净宽 4.2 m,直墙高 1.5 m。ZF302 煤柱工作面和下伏运输大巷位置层位如图 2-2 所示,ZF302 遗留煤柱工作面布置如图 2-3 所示。ZF302遗留煤柱工作面下伏运输大巷图 2-2 ZF302 遗留煤柱工作面与巷道关系示意图 2-2 The layout scheme of ZF302 remaining coal pillar mining face and roadway
岩样名称并编号;度进行监测,并且测量试件尺寸;盘在进行选择时,应满足下式:0max00. 2P P 0.8P大破坏载荷,kN;机度盘最大值,kN。具内,对准加载基线,用夹持螺钉固定试试件放在试验机承压板中间,试件和试验,施加载荷并松开夹持螺钉,以 0.03~0.以及试验现象。
本文编号:278430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353
【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
属于厚煤层,而下伏运输大巷在煤柱工作面下部,垂距 10~20 m 左右,为砌碹三心拱,净宽 4.2 m,直墙高 1.5 m。ZF302 煤柱工作面和下伏运输大巷位置层位如图 2-2 所示,ZF302 遗留煤柱工作面布置如图 2-3 所示。ZF302遗留煤柱工作面下伏运输大巷图 2-2 ZF302 遗留煤柱工作面与巷道关系示意图 2-2 The layout scheme of ZF302 remaining coal pillar mining face and roadway
岩样名称并编号;度进行监测,并且测量试件尺寸;盘在进行选择时,应满足下式:0max00. 2P P 0.8P大破坏载荷,kN;机度盘最大值,kN。具内,对准加载基线,用夹持螺钉固定试试件放在试验机承压板中间,试件和试验,施加载荷并松开夹持螺钉,以 0.03~0.以及试验现象。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红普;范明建;高富强;张辉;;超千米深井巷道围岩变形特征与支护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2 王襄禹;柏建彪;王猛;;弱面影响下深部倾斜岩层巷道非均称失稳机制与控制技术[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3 郭惟嘉;王海龙;刘增平;;深井宽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及地表移动特征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4 张斌;王存文;谭洪山;史先锋;成功;;浅埋深煤层长壁式复采区段煤柱稳定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01期
5 查文华;李雪;华心祝;武腾飞;殷石阳;;基本顶断裂位置对窄煤柱护巷的影响及应用[J];煤炭学报;2014年S2期
6 张农;王晓卿;阚甲广;史英男;王龙江;;巷道围岩挤压位移模型及位移量化分析方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7 王连国;韩猛;王占盛;欧苏北;;采场底板应力分布与破坏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8 王方田;屠世浩;李召鑫;屠洪盛;陈芳;;浅埋煤层房式开采遗留煤柱突变失稳机理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9 闫帅;柏建彪;卞卡;霍灵军;刘学勇;;复用回采巷道护巷煤柱合理宽度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10期
10 张文武;吴爱平;;煤柱回收矿压分析及开采技术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S1期
本文编号:2784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8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