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西藏仲巴始新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0-08-12 06:23
【摘要】:冈底斯带在始新世有广泛而剧烈的岩浆活动,在区内有大量的始新世花岗岩和同时期火山岩,并发育有诸多始新世矿床。本文结合前人的工作研究,以冈底斯西段仲巴地区始新世花岗岩类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岩石学、矿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等研究工作,对样品的岩石成因、岩浆演化特征以及对于找矿指示意义进行综合讨论研究。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以斑状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等为主,具有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偶见黄铜矿和辉钼矿。锆石U-Pb年代学实验数据表明,花岗岩的形成年龄约为48.11±0.83Ma,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48.69±0.56Ma和47.85±0.55Ma,可以代表岩石的成岩年龄,时间上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主碰撞期(65-40Ma)相吻合。地球化学实验数据表明,花岗闪长岩SiO_2含量为62.73-66.84%,平均值为65.13%,ΣREE含量为251.16-309.85μg/g,平均值为293.97μg/g,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La/Yb)_N=12.94-18.55,平均值为16.44,富集Rb、Th、U和Pb等元素,明显亏损Ba、Nb和Ta等元素。花岗岩SiO_2含量为73.57-78.30%,平均值为75.76%;A/CNK值范围为1.041-1.142。ΣREE含量为112.42-242.28μg/g,平均值为184.03μg/g,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La/Yb)_N=12.01-30.74,平均值为17.84,富集Rb、Th、U和Pb等元素,明显亏损Ba、Nb和Ta等元素。结合锆石Hf同位素特征,花岗闪长岩样品ZB-21,其ε_(Hf)(t)结果显示从-6.4到-3.8(平均值为-5.1)和ZB-37其ε_(Hf)(t)结果显示从-5.3到-1.3(平均值为-4.2);花岗岩样品ZB-28ε_(Hf)(t)结果显示从1.2到3.8(平均值为2.7)。认为花岗岩类可能由于新特提斯洋板块在北向俯冲过程中,由于板片断离(slab breakoff),形成板片窗(slab window),从而引起软流圈幔源物质与上部地壳不同比例混合,经部分熔融形成岩浆房后经分异演化形成。通过与吉如始新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冈底斯东西段始新世花岗岩之间地球化学差异不大,可以在冈底斯西段加大找矿勘查力度以期发现新矿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588.121;P612
【图文】:

文献数据,黄玉,大地构造图,青藏高原


2图 1.1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图(据 Zhu et al., 2011 改, 文献数据来自 Wen et al., 2008;Dong et al., 2008;夏斌等,2008;Ji et al., 2009, 2012;唐菊兴等,2010;黄玉等,2010;董国臣等,2011;Wang et al., 2015;Wang et al., 2015)

体构,青藏高原,单元划分,地体


二、区域地质概况2.1 青藏高原构造单元及岩浆岩时空特征喜马拉雅-西藏造山带以金沙江缝合带(JSSZ)、班公湖—怒江缝合带(BNSZ)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等缝合带(IYZSZ)为界(图 2.1.1),可以将其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喜马拉雅地体、拉萨地体、羌塘地体、松潘-甘孜地体和昆仑地体等五个地体组成(Zhu et al., 2011, 2013)。其中拉萨地体可由狮泉河-嘉黎蛇绿岩混杂带(SNMZ)和洛巴堆-米拉山断裂(LMF)为分界线(Deng et al., 2014; Yin andHarrison, 2000),由北向南依次分为北部拉萨地体、中部拉萨地体和南部拉萨地体(本文所指狭义的冈底斯带)。

示意图,构造-岩浆事件,冈底斯,序次


世(甚至更早)时,随着冈瓦纳边缘裂解之后,向北漂移的过程中,在早白垩世与北部的羌塘地体发生碰撞后形成(Yin and Harrison, 2000; Kapp et al., 2005);南部拉萨地体与北部拉萨地体相似,均以出露年轻地壳为特点,并且在本区东部地区保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本区主要以冈底斯基岩和第三纪林子宗火山岩系为主,并有少量的三叠纪-白垩纪火山沉积岩。在构造上,北部和南部拉萨地体自晚白垩世-古新世(90-69Ma)期间,都有明显的地壳缩短(crustshortening)的现象,北部和南部拉萨地体缩短分别为>50%和>40%(He et al., 2007; Kapp et al.,2003, 2007; Volkmer et al., 2007)。冈底斯岩基在南部拉萨地体的分布中,东西展布超过 1500km。在局部地区可见三叠纪-白垩纪的火山沉积系列(如叶巴组和桑日组等)。在晚三叠世或早侏罗世由于新特提斯洋的北向俯冲过程中,新特提斯洋大洋岩石圈俯冲到南部拉萨。造成了大量的弧岩浆活动,持续时间约为 80Ma,但在 80-69Ma 期间有岩浆活动间隙(图 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诗灿;;对华南花岗岩研究的若干思考[J];城市地理;2017年02期

2 鲍正德;赵翊茹;黄涓;张思慧;魏帆;;云南凤庆地区花岗岩类矿物化学特征[J];城市地理;2017年02期

3 刘怡亨;鲍正德;魏小龙;张思慧;韩沅宏;;云南凤庆地区花岗岩类岩相学特征[J];城市地理;2017年02期

4 张骞;;当代花岗岩研究的若干问题[J];环球人文地理;2017年09期

5 刘家远;关于花岗岩类形成作用概念的讨论[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申屠保,王增;藏东花岗岩类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见解[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7年01期

7 П.Г.涅达什科夫斯基 ,А.М.连尼科夫 ,孙恭安;钡-铷-锶比值是花岗岩类成因和演化的指示剂[J];国外花岗岩类地质与矿产;1994年01期

8 申屠保ng;藏东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特提斯地质;1995年00期

9 刘家远;;对我国花岗岩类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浅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0年03期

10 彭振安;含锡花岗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性评价[J];矿产与地质;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凤军;裴荣富;吴良士;张洪涛;;内蒙古中南部古陆边缘花岗岩类及其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2 庞振山;杜杨松;颜世强;章浩;;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余希静;;西藏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其演化[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7)——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3年

4 张能德;张怀举;;川西含锡花岗岩类特征[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1)——“三江”论文专辑[C];1991年

5 刘红涛;孙世华;刘建明;翟明国;;华北北缘地区中生代高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源区性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张能德;;川西花岗岩类的海相火山-侵入成因证据[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0)——“三江”论文专辑[C];1990年

7 李之彤;;吉黑东部地区花岗岩类的时代划分和空间分布[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8 吴澄宇;白鸽;黄典豪;朱正书;;南岭富重稀土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5)[C];1992年

9 王心泉;;秦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类型与岩石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0年

10 叶伯丹;李志昌;;南岭及其周围地区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章寅虎;九华山——花岗岩断块地貌的完美展示[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2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黄丽;区域性矿产评价再传捷报[N];中国矿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玉杰;花岗岩风化岩土体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与稳定性数值模拟[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陈伟;河南新县及周边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及钼矿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孔娟娟;西秦岭三叠纪同碰撞花岗岩及中国东部中生代岩脉成因与洋壳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年

4 张元朔;北秦岭造山带东段显生宙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5 吴洪杰;苏鲁中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及花岗岩Mg-Fe同位素分馏若干机理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6 王新雨;北澜沧江带二叠—三叠纪花岗岩类对古特提斯洋俯冲、闭合过程的约束[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

7 李永峰;豫西熊耳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与钼(金)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伍光英;湘东南多金属矿集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李永军;花岗岩类地质信息的采集与集成[D];长安大学;2005年

10 庞振山;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显愿;江西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多期似斑状花岗岩岩浆作用与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王传斌;西南三江保山地块木厂碱性花岗岩岩石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张琦玮;腾冲地块早白垩世高硅花岗岩结晶分异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邢慧强;西秦岭中生代花岗岩对于大陆弧长英质岩浆成因的启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杨飞;高分异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武阳;西藏仲巴始新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7 刘孟言;扬子地块东段四条近东西向早白垩世花岗岩带的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胡俊强;西秦岭地区同源偏铝质和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柳海涛;内蒙古苏右旗及西乌旗地区三叠纪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10 孙乾坤;内蒙杜尔基花岗岩特征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本文编号:2790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90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