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膨胀性充填材料力学特性及对采场地层控制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7 12:04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大,导致矿井开采深度逐步增大,并且在环境保护、资源回收以及安全生产等各种标准不断严格要求的背景下,充填采矿法因其具有控制地表沉降、固废利用等优点,在金属矿山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充填工艺和料浆泌水特性,常导致进路充填接顶效果不理想,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扩大,采场顶板暴露面积增大,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本文以白象山铁矿为工程背景,深入分析矿山充填不接顶的影响因素,通过引入发泡剂来解决矿山充填不接顶现状。基于充填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膨胀性充填材料配合比优化和基本力学特性试验,结合损伤力学理论和数值分析,对膨胀性充填体的力学损伤演化规律以及充填体对采场地层控制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膨胀性充填材料试验与配合比优化。对白象山铁矿充填不接顶的两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充填材料基本性质和料浆流动性及膨胀性等试验,揭示了发泡剂具有提高料浆的流动性、膨胀性以及浓度,减少泌水率等优点,并为后续研究膨胀充填体的基本力学特性奠定基础。(2)膨胀性充填体基本力学特性。基于配比后的膨胀性充填体,开展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基本力学特性试验,揭示了膨胀性充填体的力学特性随养护龄期、质量浓度、灰砂比和发泡剂添加量等因素变化的演化规律,并且得到充填体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3)膨胀性充填体强度参数与损伤分析。基于膨胀性充填体力学特性试验的研究,对膨胀性充填体的损伤力学演化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损伤力学的理论基础,通过构建膨胀性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并对充填体的损伤参数进行分析,揭示了膨胀性充填体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损伤演化规律。(4)膨胀性充填体对采场地层控制影响分析。基于矿山地表沉降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相关力学模型,揭示了充填不接顶高度对地表沉降和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开展膨胀性充填体对采场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揭示了进路充填不同充实率、接顶率和强度等因素影响下对采场稳定性的演化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853.34
【图文】:

充填技术,采矿工业,矿山充填,处理废弃物


2图 1-1 国内外充填技术与材料发展t Status of Filling Technology and M足采矿工业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但国内验,其差距已逐步缩小。艺,以处理废弃物为目的,用澳大利亚北莱尔矿在上世纪将砾石、掘进废石和硫化物尾矿艺,用管道输送充填料至采空和凡口铅锌矿等。从此矿山充工艺开展了研究[11]。填工艺,由于非胶结充填体无

技术路线图,充填材料,膨胀性,配合比优化


硕士学位论文科学问题膨胀性充填材料试验与金属矿山采场研究对象 膨胀性充填材料基本试验力学特性膨胀性充填材料试验与配合比优化充填料浆流动性测试膨胀性充填材料基本力学特性充填材料基本性质

矿体形态,铁矿,充填材料,膨胀性


充填材料的室内试验是指导矿山井下充填设计的基础,通过室的配合比进行优化,结合井下充填的现场情况,寻求满足矿山料,从而实现进路充填主动接顶。本章以白象山铁矿充填材料性质和料浆流动性及膨胀性开展试验,为后续研究膨胀性充填础。铁矿工程概况(General Situation of Baixiangshan位置和地质条件铁矿山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市当涂县,属于一个大型铁矿,其储80m,总体以 13°左右呈波状向北倾伏,矿体赋存标高-200m~-最大厚度可达 121.72m,铁矿石主要以磁铁矿为主,占总量 903%。铁矿是典型的大水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矿育,矿体形态复杂,开发利用难度极大。其地理位置如图 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仲曼;蒋红俊;;镇江地区粉质粘土膨胀性研究[J];城市地理;2017年08期

2 宋本强;;公路膨胀性土路基基床病害处治[J];企业导报;2013年05期

3 赵建伟;群似酉系统的膨胀性[J];数学学报;2005年04期

4 程新华,周旋,张珂,汪苹;制浆造纸黑液燃烧膨胀性研究的述评[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7年04期

5 黄浩然;;关于cf—可膨胀性和csf—可膨胀性(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6 黄浩然;;关于cf——可膨胀性和csf——可膨胀性(Ⅱ)[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4期

7 许梦国;徐家森;;膨胀性围岩中地下工程的边界元分析[J];武汉钢铁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8 陈建华;;交点压力和膨胀性粘土的浸水软化[J];工程勘察;1988年03期

9 龚步智;;硬砂喷射与膨胀性破碎剂[J];爆破;1988年02期

10 汪苹,刁慧芳;制浆废液固形物燃烧膨胀性的研究进展[J];纸和造纸;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远;康景文;颜光辉;冯世清;张军新;陈展;;膨胀性黏土不稳定斜坡变形成因机制及防治措施[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公生;;膨胀性粘土安全掘砌施工方法浅析[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上)[C];2012年

3 李飞飞;庞炜;黄溯航;高福华;项京;朱杭琦;;合肥地区膨胀土分布规律及膨胀性指标相关性研究[A];《工业建筑》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4 丁云飞;;常州地区浅层粘性土膨胀性分析[A];2015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5 赵祖栋;;膨胀性岩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A];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地质与路基专业委员会第21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娟;刘培硕;;膨胀性地层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探讨[A];甘肃岩石力学与工程进展——第四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C];1996年

7 周益林;陶荣安;江开尧;吴彬;;钻井法过膨胀性黏土技术初探[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8 唐仪兴;郑振云;莫深明;;膨胀性围岩的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何满潮;晏玉书;王同良;郑雨天;冯豫;;软岩的概念及其分类[A];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C];1999年

10 范秋雁;黄海龙;王明晓;;考虑降雨入渗条件下膨胀性泥岩边坡稳定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石巍邋段永飙;膨胀性需求遭遇控制型供应[N];甘肃日报;2007年

2 罗海基;用热挤压提高低膨胀性铜的热特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杨建光;情系吉图珲高铁 汗洒丹水白山[N];人民铁道;2015年

4 张选 李克亮 本报特约记者 张坤平;36载,冲锋姿态从未改[N];解放军报;2012年

5 黄长国;封闭暴露面:有效支护膨胀性软岩巷道[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记者 董广顺、王玉亮;清耐:靠创新填补一项世界空白[N];河北日报;2006年

7 沪文;有需要才是人才[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伟华;强KC空间、可膨胀性和D_σ-空间[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欢;陇南地区高速公路膨胀土路基处治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李舰;膨胀性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张庆;固化疏浚淤泥—磷石膏混合土工程性质及膨胀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史恩慧;离散群作用的几点动力性质[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学伟;膨胀性充填材料力学特性及对采场地层控制影响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司正飞;膨胀性粉质粘土地层下隧道进洞措施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3 英姿;饱和软/硬黏土的膨胀—压缩性状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4 李亚帮;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彭玉平;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6 田青;铝离子对碱硅酸反应产物膨胀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7 徐钦键;膨胀性土质隧道变形破坏模式与防治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赵宇;延吉膨胀性软岩防护措施及智能监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曾仲毅;降雨入渗下膨胀性黄土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刘义;膨胀性岩土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分析[D];暨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06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06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c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