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赞比亚Chambishi矿区新元古代Roan群沉积作用及其对铜钴成矿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0-08-27 15:11
【摘要】:赞比亚铜矿带位于刚果克拉通东南缘,以星罗棋布的大型、超大型层状铜矿闻名于世。本次研究选取Chambishi铜矿区,采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厘定了Roan群沉积时代和物质来源,探讨了Roan群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确定了Chambishi辉长岩体年龄及其构造意义,精细反演了新元古代刚果克拉通东南缘裂谷演化历史。通过系统剖析Roan群与铜钴成矿作用的关系,探讨了Roan群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为研究区未来的勘查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Roan群自下而上可分为下Roan亚群、上Roan亚群和Mwashia亚群。下Roan亚群岩石整体富集轻稀土,δEu、La/Sc、Th/Sc、Th/Cr值指示其来源于长英质物源区。碎屑锆石多呈次棱角状,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和高Th/U比值(0.5~2.0),支持下Roan亚群源区为长英质物源区。下Roan亚群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2.1~1.7 Ga,出现少量新太古代(2.7~2.4 Ga),古元古代(2.3 2.1 Ga)和中元古代(1.5~1.0 Ga)碎屑锆石。对比区域岩石单元的地球化学和年龄特征,本文认为下Roan亚群物质主要来源于中酸性的基底Lufubu变质杂岩、Bangweulu地块和Muva超群,少量物质来源于Irumide带中花岗岩。自下而上,下Roan亚群碎屑岩SiO_2/Al_2O_3比值升高,CIA值降低(小于65),表明矿物成分逐渐成熟,化学风化程度降低,下Roan亚群整体沉积于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Roan亚群最年轻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1003±35 Ma,与Nchanga花岗岩提供的沉积时代下限(883 Ma)一致。下Roan亚群层状矿床成矿年龄为约820 Ma,因此,下Roan亚群沉积时代为883~820 Ma。上Roan亚群底部出现硬石膏,指示早期炎热干燥、强烈蒸发的环境;上部白云岩Sr含量为168.0~243.0 ppm,Ba含量为1.7~287 ppm,Sr/Ba比值远大于1,指示后期为稳定的碳酸盐台地环境。白云岩Th/U比值较低,δCe略大于1,暗示了弱还原环境。上Roan亚白云岩厚度较大,Mg~(2+)/Ca~(2+)比值较低(1.06~7.46),底部泥质岩遭受强烈镁化,上述特征支持白云岩成因模式为以渗透回流为主,局部为萨布哈模式。Chambishi辉长岩体结晶年龄为772~762 Ma,标志了第二次裂谷作用开始。辉长岩受地壳混染程度低,La/Yb、Th/Ta、Th/Yb和Ta/Yb比值与富集地幔相似。锆石ε_(Hf)(t)为0.42~12.46,低于同期的亏损地幔(约+14),T_(DM2)(860~1620 Ma)大于形成年龄,表明辉长岩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全岩I_(Sr)(t)为0.70622~0.70859,I_(Nd)(t)为0.51160~0.51169,ε_(Nd)(t)为-0.72~0.64,指示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EMI。多组地球化学证据证明Chambishi辉长岩源区为富集地幔EMI。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赞比亚铜矿带新元古代裂谷成矿历史为:伴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新元古代刚果克拉通东南缘经历了两次裂谷事件。第一次裂谷期为883~820 Ma,沉积了下Roan亚群和上Roan亚群。820~800 Ma时,受压实成岩、石膏脱水作用影响,氧化性成矿流体沿着同生断裂和透水层下渗,淋滤萃取Mindola组和基底早期铜矿床的铜金属。由于地温梯度大幅升高,富钾、铜成矿流体受热循环上升至COM层时发生还原作用导致矿质沉淀。经历长周期、持续性的成矿流体循环,最终在COM层形成了超大型沉积岩型层状铜矿。820~772 Ma时为地壳稳定期,伴随小幅地隆升使沉积作用停止。约772Ma,第二次裂谷作用使得基性岩浆开始活动。第二次裂谷期为772~620 Ma,沉积了Mwashia亚群、Nguba群和Kundelungu群。682~645 Ma时,赞比亚铜矿带出现第二次裂谷成矿作用。620 Ma之后,裂谷开始闭合,最终在560~530 Ma时,刚果克拉通与Kalahari克拉通碰撞聚合形成冈瓦纳大陆,使得540~490 Ma时发生叠加成矿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41;P618.62
【图文】:

分布图,层状铜矿,沉积岩,全球


全球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分布图(据Hitzmanetal.,2010修改)

分布图,层状铜矿,超大陆裂解,沉积岩


主要集中于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和二叠纪,对应于超大陆裂解时期(图1-2,刘玄等,2015)。Cox et al.(2003)根据还原剂的不同,将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划分为还原相型、红层型和退色砂岩型。还原相型矿床中还原剂为富含有机质的海相或湖泊相细粒沉积物,主要指矿体赋存于盆地还原性地层;红层型矿床还原剂为少量不均衡分布的有机质碎屑,矿体主要产于盆地红层岩系;退色砂岩型还原剂为气态或液态的有机质及富硫的酸气,矿体赋存与变色砂岩系。国内通常根据沉积环境,将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分为海相型和陆相型。图 1-1 全球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分布图(据 Hitzman et al., 2010 修改)黑色三角形-超大型铜矿床;黑点带-中小型铜矿床

赞比亚,地层柱状图,定年,物质来源


图 1-3 赞比亚 Katang 超群地层柱状图(据 Cailteux et al.,2007 修改)3)物质来源近年来,基于下 Roan 亚群碎屑锆石和 SHRIMP 定年结果(主要集中于 2.0 ~ 1.7G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永飞;新元古代超大陆构型中华南的位置[J];科学通报;2004年08期

2 汪洋;;新元古代碳同位素负偏事件的动力学机制得以揭示[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9年04期

3 彭润民;翟裕生;王建平;陈喜峰;刘强;吕军阳;石永兴;王刚;李慎斌;王立功;马玉涛;张鹏;;内蒙狼山新元古代酸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2010年26期

4 高坪仙,刘新秒;试论中国古大陆中-新元古代汇聚与裂解的地质记录[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9年01期

5 王叶;延晓冬;;新元古代地球气候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03期

6 翟明国;胡波;彭澎;赵太平;;华北中—新元古代的岩浆作用与多期裂谷事件[J];地学前缘;2014年01期

7 陆松年,陈志宏,李怀坤,郝国杰,周红英,相振群;秦岭造山带中—新元古代(早期)地质演化[J];地质通报;2004年02期

8 曹瑞骥;我国中新元古代地层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层学杂志;2000年01期

9 汪玉珍;新疆中-新元古代古地理[J];新疆地质;2000年04期

10 吴素珍;新元古代环境变化的原因[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储雪蕾;黄晶;;晚新元古代帽碳酸盐岩成因初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家生;;华南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后古海洋“冷泉”地质记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舒生远;杨晓勇;刘磊;刘伟;;新元古代康滇地区双地球化学特征的基性岩成因研究和成矿作用分析[A];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7年

4 陈能松;王连顺;Hassan M.A.Mustafa;马昌前;Mushaal Abdelgadir Salih;;苏丹Kordofan角闪岩的锆石U-Pb年龄和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5 高林志;耿树方;;亚洲中部及邻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成矿沉积环境的探讨[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6 郑永飞;;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与地幔超柱活动[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地质古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报告(摘要)汇编[C];2004年

7 高林志;尹崇玉;张恒;;中国古陆中新元古代生物地层演化标志与演化突变的矛盾[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8 吴鹏;张少兵;郑永飞;;华南北缘新元古代低δ~(18)O花岗质岩石的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9 陆松年;李怀坤;王惠初;郝国杰;相振群;;从超大陆旋回研究中-北亚地区中-新元古代地质演化特征[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0 郭现轻;闫臻;王宗起;陈雷;付长垒;;南秦岭新元古代岩浆作用性质及构造演化[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46:中央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传明;科学家揭示新元古代冰期消融瞬时性[N];中国矿业报;2019年

2 卢友月;宝坛地区发现新元古代锡矿成矿直接证据[N];中国矿业报;2018年

3 卓皆文 任淑珍;华南古大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4 本报特约撰稿 黄晶;地球曾经是一个“雪球”[N];南方周末;2010年

5 ;第九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奖者简介[N];江苏科技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晔 实习生 季天宇;7亿年前,谁让“雪球地球”解冻[N];科技日报;2019年

7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卢宜冠 孙凯;7亿年前的“雪球地球”[N];中国矿业报;2019年

8 中国地调局南京地调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余根峰;用理论找矿引领华南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9 文欣;又识秦岭真面目[N];中国矿业报;2003年

10 宋明春 许东平;巧手绘得胶南貌[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发;赞比亚Chambishi矿区新元古代Roan群沉积作用及其对铜钴成矿的贡献[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秦宇;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演化[D];西北大学;2018年

3 陈曦;新元古代晚期到寒武纪早期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演化[D];南京大学;2015年

4 朱维光;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背景——以盐边高家村杂岩体和冷水箐101号杂岩体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5 张祥信;闽中地区新元古代马面山群的形成及构造变形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周继彬;桂北—湘西新元古代镁铁质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吴慧;扬子陆核区~865Ma和~815Ma幔源岩浆事件识别及其对华南陆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7年

8 曹晓峰;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与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杨浩;佳木斯地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汪校锋;华北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治安;秦岭造山带封子山岩体和秦岭岩群的研究及其对新元古代岩浆事件的约束[D];桂林理工大学;2019年

2 刘嘉威;南秦岭东段新元古代岩浆活动及构造演化[D];西北大学;2018年

3 栾金鹏;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D];吉林大学;2018年

4 魏星;安徽滁州新元古代陡山沱组(黄墟组)地层时代、沉积环境与物源区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5 贾超;豫西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形成时限、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6 张炜强;浙西江山新元古代雷公坞组古地磁学及其地质意义[D];东华理工大学;2018年

7 吕彪;新疆库鲁克塔格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年代学及成因研究[D];新疆大学;2017年

8 王丽娟;徐淮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环境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9 冼汉标;华南新元古代马底驿组古地磁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10 吴维维;浙江浦江—富阳地区早新元古代沉积岩石学与盆地演化[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06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06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f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