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下气化开采发电环境效益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TD84;TM611
【部分图文】:
硕士学位论文体。气化过程煤质分子的变化,可简要表述如下:(1) 煤质大分子周围的官能团,以挥发分的形式脱去,某些交联键断裂,氢化芳解并挥发析出,形成烃类轻质气体。氢化芳烃还可以转化成附加的芳香部分,芳香转化成小的碳微晶,碳微晶聚积形成煤焦。(2) 在脱挥发分过程中,生成活性的、不稳定的碳,它们可以与周围气体自接作气化,也可以失活而形成煤焦。(3) 析出的挥发分与气相 O2、H2O(g)、H2等作用生成 CO、H2和 CH4。(4) 由碳微晶形成煤焦,可以气化成煤气,也可以进一步缩聚成焦炭。煤炭地下气化开采就是在地下煤层中实现上述四个步骤而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过程在地下气化炉的气化通道中由三个反应区域来实现,即氧化区、还原区和干馏区[21],煤炭地下气化采煤原理如图 1-1 所示。
地质赋存条件好,是国家重点规划的 13 个大型煤炭基地黄陇基地的骨干矿区之一,地理位置如图3-1 所示。图 3-1 工业性实验所属矿区地理位置图Figure3-1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the mining area for industrial experiments3.2 地质条件(Geologic Condition)1、地层本区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鄂尔多斯西缘分区,平凉-永寿地层小区的中部,总的特征与华北地层区相似,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由老到新有震旦亚界蓟县系贺兰山群、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中下统、上古生界二迭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新生界第三系及第四系。区内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的地层自下而上有:上三叠统延长群、中侏罗统延安组、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上第三系甘肃群、第四系。本区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华亭群,根据旋回结构、煤层组合特征、古生物化石群
硕士学位论文(6)煤 4-4 层位于华亭群中部,距煤 4-3 层平均间距 1.27m,煤层最大厚度 1.81m(4101 孔),最小厚度 0.30m(14 孔),4002 孔处为 1.38m,平均厚度 1.03m,赋存不稳定,中、下部含 1~2 层炭质泥岩夹矸,顶板主要为泥岩和砂质泥岩,次为炭质页岩,砂岩,底板为炭质页岩。(7)煤 5 层位于华亭群上部,距煤4-4层平均间距约30m。煤层最大厚度0.91m,最小厚度0.78m,平均厚度 0.8m,含夹矸一层,厚 0.05m,顶板为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为粉砂岩、泥岩等,煤层沿走向和倾向厚度变化大。3、构造本区位于向东南倾伏的安口-新窑聚煤向斜的中段,无褶曲和断层。3.3 采区情况(Mining Condition)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桂桂;吴泽宁;郭溪;;生态水系生态环境效益能值评估方法及其应用[J];人民黄河;2014年08期
2 朱铭;徐道一;孙文鹏;王作棠;韩孟;余学东;;国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历史与现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5期
3 王作棠;王建华;张朋;段天宏;;华亭煤地下导控气化现场试验的产气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2012年11期
4 辛林;王作棠;段天宏;黄温钢;张朋;;节能减排新技术——煤炭地下气化[J];矿山机械;2012年08期
5 于左;孔宪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J];财贸经济;2011年06期
6 张建民;于瑞雪;;特大型矿区群资源与环境协调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2011年03期
7 陈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及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16期
8 孙颖;王得祥;张浩;李志刚;魏耀锋;胡天华;;宁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2期
9 于洋;王尔大;刘爱琴;赵玲;;国内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9期
10 庄幸;姜克隽;;煤炭产品从矿井到用户的能源含量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能源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能源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席建奋;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特征场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3 李艳红;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政策的战略演变[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4 魏同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技术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郭志航;褐煤热解分级转化多联产工艺的关键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张海龙;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黄温钢;残留煤地下气化综合评价与稳定生产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陈乐;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9 段天宏;煤炭地下气化的热解模型实验及气化指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李金三;我国煤炭利用效率评价及其政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限;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技术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陈娟;中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专利保护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3 徐梓忻;基于燃煤电厂燃烧后捕集的CCS-EOR全流程项目综合经济评价与指标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4 张永s
本文编号:2808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0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