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共絮凝法处理金矿含铜氰废水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9 12:51
   氰化法是目前国内广泛应用的提金方法。由于金矿石中常伴生有大量的可溶性铜盐,所以浸金过程产生的含氰废水中会有大量铜离子存在,传统的破氰法在破氰时无法实现铜离子的回收。共絮凝法是指废水中加入的絮凝剂,不仅对颗粒物有絮凝作用,而且可与溶解态污染物发生反应进行废水处理的方法。本文拟开展共絮凝法处理含铜和氰的提金废水研究,以期能同时实现降氰除铜的目的。本文以山东某黄金企业在提金过程中产生的氰化贫液为研究对象(总氰浓度为310mg/L、铜离子浓度为200mg/L、pH值为6.8),分别采用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用聚合硫酸铁(PFS)作为絮凝剂开展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热力学计算表明,废水中氰离子和铜离子的存在形式主要有CuCN、Cu(CN)_2~-、Cu(CN)_3~(2-)、Cu(CN)_4~(3-)以及各自的游离离子。随着体系pH值降低,铜离子络合氰离子数目减少。当pH值为7时,Cu(CN)_3~(2-)是主要形式,含量达77.56%。当pH值降低到5以下时,体系中会有CuCN沉淀产生。(2)利用模拟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_9(3~3)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pH值、PFS投加量和反应时间对铜离子和总氰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FS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铜离子和总氰的去除率均先增大后减小。随体系pH值的降低,铜离子和总氰的去除率提高。当pH值低于5时,有白色氰化亚铜沉淀产生。重复试验显示结果波动较小,处理效果稳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pH为5、PFS投加量为1000mg/L、反应时间为12h。处理后总氰的残余浓度为5.72mg/L,去除率达98.3%,铜离子残余浓度为9.78mg/L,去除率达95.1%。对两种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程度排序为:PFS投加量反应体系pH值反应时间。(3)基于XPS、XRD、FTIR等分析表明,在试验所形成的絮体中有Fe(OH)_3胶体、Fe_2[Cu(CN)_3]_3和Fe_4[Fe(CN)_6]_3等成分出现,且C≡N的特征峰发生偏移,铜氰络合离子和游离氰离子均能和PFS水解产物Fe_2(OH)_3~(3+)、Fe_2(OH)_2~(4+)、Fe_3(OH)_4~(5+)等形式发生络合沉淀,絮凝过程伴随化学反应发生。Fe(OH)3胶体带正电,氰和铜氰络离子均带负电,所以有吸附电中和作用存在。所以氰和铜的去除途径包括:化学沉淀、Fe(OH)_3胶体吸附、吸附电中和。基于TEM、絮体粒度和体系粘度综合分析表明,一部分的铜氰络离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吸附在氢氧化铁胶体上,Zeta电位表明其中压缩双电层起明显作用。絮体主要以片状形式存在,并且片状个体通过聚合物连接在一起。共絮凝过程中还存在网捕、电中和、吸附架桥等絮凝作用。(4)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实际废水,总氰离子浓度由310mg/L降到8.3mg/L,去除率达94.1%;铜离子浓度由202mg/L降到12.7mg/L,去除率达93.7%;COD由8910mg/L降到800mg/L,去除率达90.1%,处理过后的水样指标能够满足该企业循环利用要求。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53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绪论


技术路线

絮凝工艺,实物,国药,分析纯


图 3-1 共絮凝工艺装置实物Figure3-1 Co-flocculation process device physical map主要试剂见表 3-1。表 3-1 试验主要试剂清单Table 3-1 List of reagents used in the test规格 生产 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铜H2O)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 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 分析纯 上海苏懿化学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

标准曲线,总氰化物,标准曲线


图 3-2 总氰化物标准曲线Figure3-2 Total cyanide standard curve度法测试氰化物浓度,首先需要绘制标准曲线。首浓度为 1.00mg/L。其次,用移液管依次向比色管中0.20、0.50、1.00、2.00、3.00、4.00 和 5.00ml,再液使总体积达到 10ml,NaOH 溶液浓度为 1g/L。冲溶液,摇晃比色皿使混合均匀。快速加入氯胺 T酸-吡唑啉酮溶液。混匀之后放到 30℃恒温水浴箱光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波长为 638nm。用 Orig准 曲 线 如 图 3-2 , 得 到 氰 化 物 含 量 和 吸 光 1558,决定系数 R2为 0.9920。量浓度 C(mg/L)以氰离子(CN-)计,按试 3-2 C=VVVbAAa**2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峰振;杨波;张鸿;赵绪新;刘剑洪;;电絮凝法进行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2年12期

2 舒海娟;曾淼;许红梅;蔡铎昌;;电絮凝法治理实验室含镉废水的条件研究[J];化学世界;2007年04期

3 冯朴荪;许贵林;赵岩;黄玉华;;絮凝法固定粟酒裂殖酵母实现乙醇连续发酵过程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89年01期

4 严希康,李卫东,易向群,杨雅琴;絮凝法处理L-脯氨酸发酵液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1989年05期

5 张佳琪;庞宁;杨舒棋;林泓;胡筱敏;姜彬慧;;絮凝法采收生物燃料微藻的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年03期

6 史兵方;;电絮凝法治理实验室废水的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7 杨岳平,宋爽;电絮凝法处理毛纺染色废水[J];环境保护;2000年08期

8 谢雄飞;丘泰球;;絮凝法澄清老抽的研究[J];中国调味品;1996年10期

9 朱云,邓忠良;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新进展[J];广州化工;1997年02期

10 王作顺;应用磁絮凝法处理轧钢污水的试验[J];冶金动力;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启环;;高压脉冲电絮凝法的工作原理与功效[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苏振华;冯文英;王承亮;曹瀛戈;张羽;张凤山;冯好伟;;絮凝法处理水基油墨废水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曹迪;赵旭;;电絮凝法处理五价锑废水机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2016年

4 李金凤;秦淑红;张宗华;;电絮凝法降除饮水中氟的技术及设备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5 赵小菲;;除磷絮凝剂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6年

6 许永安;吴靖娜;杨叶辉;王茵;苏捷;;三氯化铁法回收鱼糜漂洗水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工艺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7 刘小为;张土乔;邵煜;张仪萍;;淡化海水中硼的控制研究进展[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何金辉;姚婧婧;李彦鹏;;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气浮处理润滑油废水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9 陈波;程治良;全学军;朱新才;;电絮凝法预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及其过程优化[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蔡文广;;电镀废水的克星-电絮凝机介绍[A];第九届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黄亮斌 记者 易博文;每天减排废水近9000吨[N];湖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艳;铝钛电极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伟;共絮凝法处理金矿含铜氰废水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邢素青;化学强化絮凝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3 吴剑坤;电絮凝法深度脱氮除磷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武捷;电絮凝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的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5 任美洁;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制药废水研究[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0年

6 周颖;超声—电絮凝法处理农药废水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7 汪洋;还原絮凝法处理废水中Cr~(6+)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杰;电絮凝法处理毛毯印染废水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9 党亚攀;Fe-Al电极组合电絮凝法处理含Ni-EDTA废水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10 罗曼;磁加载絮凝法处理微蚀铜废液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8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08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b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