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铁矿露天转井下开采平稳过渡关键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D861.1
【部分图文】:
图 2 露天最终开采境界表面模型Fig.2 Open final mining boundary surface model矿体分布在东部和西部附近。随深度增加,沿矿体走向工程控制减少,3000~2900 m 标高工程控制长度 360m(3 线~4 线),2800m~2700m 标高工程控制长仅 180m(0 线~3 线)。沿着这一趋势,目前矿区的 0 线控制度最好,矿体深度到 1100 米。矿体厚度中间较厚,周边较薄。以3300m、2700m标高及3线、8线为界,中部矿厚度较大,平均厚度达122.49m,最厚处可达294.99m。向周缘矿体厚度逐渐降低20m~50m,平均厚36m左右。地表槽探工程中矿体倾角65°~75°,3200m标高以上矿体倾角大致为60°~65°,至200m标高矿体倾角变缓至55°~65°,随深度增加,3000m~2900m标高矿体倾角5°~50°,2800m~2700m标高矿体倾角迅速转缓至25°~35°。
华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ZK309(37.30 m)、ZK704(15.80 m)。矿体厚度的均系数72.10,形态中等变化形态;TFe平均品位35.22%,品位位变化均匀。位于矿床西南部11线附近,呈连续脉状,地表由TC1301、无深部工程控制,倾向345°,倾角60°~75°。矿体厚2.00m%~40.23%,平均27.94%。:位于L3矿体下部,呈脉状,由ZK003单工程控制,厚度2.
图 4 主开拓系统模型Fig.4 Main development system model3.1.4 挂帮矿开拓系统模型挂帮矿开采采用斜坡道和平硐联合开拓,由辅助斜坡道、3512m 回风中段、3452m 中段和 3392m 中段组成。三维效果见图 5 所示。1)斜坡道:为方便井下无轨设备出入,在 0 线与 2 线间下盘岩石移动范围外设一条直通地表的辅助斜坡道,辅助斜坡道硐口位于地表工业场地附近。斜坡道功能主要为从井下运输矿石、岩石、下放无轨设备和零星人员和材料。斜坡道口标高3499m,底标高 3365m,最大坡度 12%,斜坡道与井下各中段及分段相连。斜坡道路设有回避孔,顶部土壤部分由钢筋混凝土支撑,基岩部分由喷射混凝土和混凝土支撑。2)排水系统:利用主体工程排水系统,在 3320m 中段最终岩石移动界线外设一条直通地表的专用排水平硐,水平排水管用于自流排水,水泥地面水平布置,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西河村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年02期
2 马千里;田英姿;英犁;杨仁党;罗宇年;王晴晴;赵翠;;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新疆葡萄质量评价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科技;2015年02期
3 吴鹏;苏建军;卢央泽;刘晓玲;;基于层次分析法与密切值法的采矿方法优选[J];现代矿业;2014年06期
4 吴丹;;基于最短可达路径和历史流量数据的电网网络优化技术[J];现代计算机;2013年09期
5 路增祥;孟凡明;蔡美峰;;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平稳过渡方案与技术措施[J];中国矿业;2012年11期
6 王新民;赵建文;张钦礼;吴鹏;;露天转地下最佳开采模式[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法立滕;刘志仲;胡川;张涛;张伟;;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料仓稳定性研究[J];金属矿山;2012年01期
8 郑建文;;拜城县梅斯布拉克东井田环境地质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04期
9 王运敏;;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关键问题及技术方向[J];金属矿山;2009年S1期
10 赵彬;王新民;张钦礼;南世卿;苏明;宋爱东;;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模式综合评价[J];金属矿山;2009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永帅;组合预测技术在财务业绩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2 刘相纯;昆钢马鞍山铁矿3-1~#矿体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厚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腾;新疆备战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4 闫淑慧;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产能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何龙伟;澄合二矿复杂通风系统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6 刘晨熙;基于成本控制的预制节段梁生产运输方案决策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雨;悬挂运动控制系统中误差补偿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姚俊伟;缓倾斜薄至中厚磷矿体地下开采矿压显现及覆岩活动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刘晓玲;高海拔深部铁矿开采工艺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杨力;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最佳开采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0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30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