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浸矿开采注液孔布置优化研究
【学位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D865;TF845
【部分图文】:
第一章 绪 论2图1.1 各国稀土资源分布比例图由美国地质调查局估算俄国稀土矿产储量为 1900×104吨。稀土矿资源主要包括氟碳酸盐、钛铌酸盐和磷灰石等,回收稀土资源的常用途径是回收磷灰石矿石[7]。美国的稀土储量约为 1300×104吨,主要分为独居石、氟碳铈矿。其境内拥有全球含量最高的单一氟碳铈矿,储量值在 430×104吨以上,地理位置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县城,其品位是5%~10%REO[8]。近几年,澳大利亚已一跃成为独居石稀土矿产资源较丰硕的国家[9],在已探清的稀土资源矿山中,处于韦尔德山等附近的储存量达到170×104吨
3. 其他方面 计算机、DVD-ROM 光盘驱动器和多种数码产品的应用。图1.3 全球稀土应用结构图1.1.4 矿床地质类型离子型稀土矿的矿床工艺地质形式分类如表1.1 所示。表1.1 工艺地质分类工艺地质类型矿体(床)自然渗透性能风化壳底板与地潜水面空间结构面型风化壳类型矿体类型 矿床母岩地质产状简单工艺地质类型(自然底板收液型)均一化型 分离结构型裸脚式风化壳完全型矿体 花岗岩类浸入式复杂工艺类型(人工底板收液型)均一化型交汇结构型淹浸结构型全覆式风
英、黑云母等矿物成分组成,岩石自变质作用明显且强烈,早期表现为钠质交代、晚期为钾交代,伴随形成稀土及铌钽矿化。图2.1 定南某稀土矿山 图2.2 矿山收液池稀土矿物中各于氧化物的成分含量如表 2.1 所示:表2.1 稀土氧化物成分含量岩体时代 γ52-1e γ52-1c γ43-2d黎彤1962 平均值戴里平均样品号 1 2 3氧化物百分含量SiO211.68 12.91 16.28 14.25 15.94Al2O 0.84 0.86 0.56 1.24 1.74FeO 1.13 0.39 1.66 0.62 2.65CaO 0.17 0.13 0.79 1.62 4.22MgO 0.12 0.03 1.28 0.8 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郦;邱树毅;;组学在生物浸矿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湿法冶金;2016年06期
2 ;一种离子型稀土矿的浸矿方法与系统[J];中国有色冶金;2017年02期
3 蒋灵晰;;分子生物学科技在浸矿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4年11期
4 程义;李宗春;咸会杰;范兴建;;浸矿微生物及其浸矿机理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3期
5 潘文俊;王永东;曹运长;;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浸矿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2010年12期
6 余润兰;邱冠周;胡岳华;谭建锡;杨鹏;;浸矿微生物/矿物界面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湿法冶金;2008年02期
7 刘文彦;温建康;陈勃伟;阮仁满;武名麟;;浸矿微生物研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进展[J];金属矿山;2007年11期
8 王昌汉;积极推广和应用就地破碎浸矿法[J];江西有色金属;1996年02期
9 马华麟;;首届全国浸矿技术研讨会[J];金属矿山;1992年05期
10 韩茂瑗;;首届全国浸矿技术研讨会[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丽;基于基因芯片对浸矿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定量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刘毅;土著浸矿微生物群落引种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凌凌;嗜酸硫杆菌浸出中低品位磷矿及其浸矿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4 刘元东;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浸矿过程铁硫代谢体系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李乾;低品位铀矿生物浸出及浸矿菌种耐氟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郑春丽;浸矿微生物硫酸盐同化与重金属抗性耦合作用机制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7 皮科武;高磷铁矿生物降磷反应器的制作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宋健;金属硫化矿微生物浸出及浸出机理数学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NGOM BABA;赞比亚浸矿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在生物浸出系统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4年
10 邬长斌;中等嗜热菌浸出黄铜矿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力;原地浸矿开采注液孔布置优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2 李勇;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渗流规律与孔隙关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3 杨阳;原地浸矿山体内部受力监测与分析及临界注液面积计算[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4 彭华东;浸矿时间对某稀土矿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年
5 齐晋;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剂注液优化及铵残留分布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6 熊如宗;离子型稀土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
7 潘佳民;一种新型凝固剂在固体平板分离极端浸矿菌中应用潜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邹燕;中等嗜热菌的选育及其浸矿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9 刘剑;浸矿剂浓度对混合岩离子型稀土矿浸出率的影响[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10 卓毓龙;浸矿过程离子型稀土矿体渗透特性演化机制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5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55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