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大型金矿深部充填法采场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控制

发布时间:2020-10-27 23:59
   本文以焦家金矿深部开采为工程背景,以上向水平进路式充填采场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大型金矿深部充填法开采围岩稳定性特征为目标,综合采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围绕深部节理硬岩强度特征及损伤演化规律、深部围岩稳定性分级及采场极限跨度、上向水平进路式充填法采场围岩变形及应力演化机制、采场稳定性控制技术等内容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以下成果及结论:(1)通过室内岩石力学实验及声发射监测,研究了岩石破坏前后声发射相关参数的变化特征,得到了深部硬岩破坏损伤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岩石声发射参数及损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在此基础上,考虑节理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单节理倾角的损伤本构模型及强度准则,结果表明,总损伤率随节理倾角先减小后增大,总体呈正“U”型分布规律;(2)采用非接触扫描系统ShapeMetrix 3D及蒙特卡洛法得到了焦家矿区不同进路的优势节理组,然后选取特定采场,基于块体理论分析了不同节理组合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不稳定块体及应力大小。在此基础上,基于传统RMR分级系统,增加了地应力、节理组合及施工因素三个修正系数,提出了修正的M-RMR分级法,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目前焦家矿区矿岩稳定性总体处于Ⅳ级,部分区域为Ⅴ级,稳定性较差。(3)基于3DEC软件,建立了反映实际节理分布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上向水平进路式充填法采矿过程中,围岩等级、开采深度及采场跨度与顶板位移、塑性区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围岩稳定性级别对采场位移及损伤的影响最大,随着稳定性变差,位移及塑性区体积均呈指数增长;基于压力拱理论,对进路开采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稳定性级别则对压力拱的形态及成拱系数有明显的影响。采用Mathews稳定图表法,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对极限跨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Ⅳ级围岩极限跨度不应超过5m,Ⅴ级围岩极限跨度不应超过4m。(4)在焦家金矿试验开采的基础上,综合全文研究成果,分别对一步采矿房围岩控制技术及二步采矿柱围岩的锚索支护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了深部充填法开采破碎围岩稳定性综合控制技术。
【学位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D863;TD35
【部分图文】:

平面图,分巷,地压,地点


106?114之间均使用混凝土挡墙、喷射混凝土与钢支架支护,106联巷??往南方向20m处开始,左帮有30m长的喷射混凝土与挡墙支护,而右帮为长??30m以及20m两段喷射混凝土与挡墙支护,且在106联巷往南方向20m处??喷射混凝土支护失效,发生脱落;106与104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支护;??104与102联巷之间为钢拱架支护与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且混凝土支护有部??分失效;102与98联巷之间为钢支架与喷射混凝土支护;98与92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支护。由于钢支架断面与巷道断面不一致,钢支架受力不均导??致变形不均,地压显现较为严重,如图2-7所示。??-23?-??

平面图,分巷,支护形式,地压


??图2-7?12中段3分巷巷道围岩及支护破坏实拍图??(a)顶板围岩冒落;(b)支护变形??12中段1分巷地压调查及支护形式分布如图2-8所示,110与114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支护;106与110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支护;104与106??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与锚杆支护;从102联巷开始,往南方向,有3m长??的钢支架支护;98与102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支护,并伴有支护失效,如??图2-10所示。??\?I??图2-8?12中段1分巷地压调查及支护形式分布平面图??(3)13中段地压显现情况??13中段3分巷地压调查及支护形式分布如图2-9所示,勘探线88?118??之间以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在J13010118采场进路联巷和分段联巷的交叉??口以及J13010094采场进路联巷和分段联巷的交叉口岩体的破碎程度较高,??因此采用了钢支架进行支护,钢支架长度分别为5m和10m。??联巷中的支护形式均较为完好

分巷,喷射混凝土支护,巷道围岩,钢支架


12中段1分巷地压调查及支护形式分布如图2-8所示,110与114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支护;106与110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支护;104与106??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与锚杆支护;从102联巷开始,往南方向,有3m长??的钢支架支护;98与102联巷之间为喷射混凝土支护,并伴有支护失效,如??图2-10所示。??\?I??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平洋;李树忱;马腾飞;李逸凡;冯丙阳;;地下水封石油储备库初始渗流场数值反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2 肖维民;邓荣贵;邹祖银;;柱状节理岩体各向异性强度准则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3 袁小清;刘红岩;刘京平;;基于宏细观损伤耦合的非贯通裂隙岩体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15年10期

4 孙旭曙;李建林;王乐华;陈兴周;李飞;程冬;;节理岩体超声测试及单轴压缩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12期

5 刘日成;蒋宇静;李博;王肖珊;徐帮树;;岩体裂隙网络等效渗透系数方向性的数值计算[J];岩土力学;2014年08期

6 刘红岩;吕淑然;张力民;;基于组合模型法的贯通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10期

7 孙旭曙;李建林;王乐华;柏俊磊;姜照容;;单一预制节理试件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S1期

8 杨永杰;王德超;郭明福;李博;;基于三轴压缩声发射试验的岩石损伤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9 徐维生;周创兵;;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变水温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14年01期

10 李健;汪明武;徐鹏;徐鹏冲;;基于云模型的围岩稳定性分类[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毕丽平;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渗水量非均匀分布特征与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9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59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8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