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岩条件下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学位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D353
【部分图文】:
悬吊理论
组合梁理论是 1952 年由德国人加考比首先提出的,在不稳定岩层中可利用锚杆的连接可以将原本不稳定的层状地质层整合成一个整体,使得岩层之间的整体的整体性能提高,从而提高了岩层之间的摩擦力,与之提高的是岩层的抗弯刚度。如图1.2 所示。图 1.2 组合梁理论压缩拱理论是由彭德和兰氏通过光弹试验提出的。锚杆可以将各自之间的拉应力区域相互重叠交错,从而形成一个承压拱,分散各自在围岩之间的拉应力,这样的结构不仅仅能提高自身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上层围岩的稳定性。但该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其局限性,无法应对现场中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其无法完全运用于实践工程中,如图 1.3 所示。最大水平应力理论有澳大利亚人盖尔首先提出,其理论主要认为巷道的稳定性主要是由水平应力决定的,水平应力是一个向量,不仅仅只有大小还是方向,水平应力产生的形变远远大于垂直应力,如图1.4 所示。图 1.3 压缩拱原理 图1.4 最大水平应力理论奥地利工程师 L.V.Labcewicz 提出了新奥法[1,2]
图 1.2 组合梁理论压缩拱理论是由彭德和兰氏通过光弹试验提出的。锚杆可以将各自之间的拉应力区相互重叠交错,从而形成一个承压拱,分散各自在围岩之间的拉应力,这样的结构不仅能提高自身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上层围岩的稳定性。但该理论在实际应中还存在其局限性,无法应对现场中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其无法完全运用于实践工程,如图 1.3 所示。最大水平应力理论有澳大利亚人盖尔首先提出,其理论主要认为巷道的稳定性主要由水平应力决定的,水平应力是一个向量,不仅仅只有大小还是方向,水平应力产生形变远远大于垂直应力,如图1.4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广军;马超;林建新;;浅谈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5期
2 赵勇;;复合顶板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在高山煤矿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年08期
3 董维新;;浅论常兴煤业主斜井井筒锚网索喷支护的应用[J];煤;2011年S1期
4 许贵峰 ,徐香庆 ,刘业献;锚网索喷支护在硐室施工中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工程;2004年01期
5 程宏;;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在深部磷矿软岩巷道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12期
6 张立新,马云东,桂祥友,常宪文;锚网索耦合支护参数设计与系统可靠性分析[J];煤;2005年05期
7 刘正江;;锚网索喷工艺在井下巷道修复加固中的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5年12期
8 马瑞刚;陈广斋;秦明发;;煤巷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实践[J];中州煤炭;2011年04期
9 姚艳斌;;锚网索喷支护在深部大断面岩巷施工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9年05期
10 孙晓明;何满潮;杨晓杰;;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非线性设计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政;软岩条件下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年
2 陈杨;焦家寨矿全煤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3 王俊超;高应力软岩回采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4 耿惠星;陶二矿回风山锚网索耦合支护机理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5 李志平;深部软岩巷道高凸钢带—锚网索复合支护耦合效应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宝安;深部软岩回采巷道高应力复杂条件下锚网索复合支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7 李宁;冲击危险煤层巷道防冲锚网索结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杜金顿;强动压影响回采巷道锚网索平衡支护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7年
9 许鹏飞;长平矿Ⅲ4303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10 刘斌;松树镇煤矿回采巷道支护设计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9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6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