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再生水中病原微生物在铜钼矿浮选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12:47
   针对再生水用于铜钼矿浮选的健康风险,研究了病原微生物在浮选过程中的赋存及界面吸附行为,基于实验测定的接触角和Zeta电位,运用经典DLVO和扩展DLVO(XDLVO)理论获取了病原微生物与矿物颗粒之间的作用能信息,揭示了病原微生物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机理,利用QMRA方法评估了再生水用于浮选的健康风险,并提出了风险控制措施。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噬菌体MS2、ΦX174、大肠杆菌能够被矿物颗粒迅速吸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在磨矿过程被矿物颗粒吸附,其中95%以上的病原微生物被尾矿吸附,粗精矿、中矿对病原体的吸附率不足5%;选矿废水中未检测到病原体,继续用于浮选流程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病原微生物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符合XDLVO理论,疏水作用和特异性吸附是影响病原微生物与矿物颗粒吸附的关键因素。矿物颗粒对病原微生物的吸附能力顺序为:ΦX174MS2大肠杆菌,病原微生物-矿物颗粒体系XDLVO作用能垒顺序为:大肠杆菌噬菌体MS2噬菌体ΦX174;由于大肠杆菌表面的胞外聚合物与铜钼矿颗粒的桥连作用,铜钼矿物颗粒对大肠杆菌的不可逆吸附/灭活率明显高于两种噬菌体;提高体系pH值或增加离子强度能使病原微生物和铜钼矿颗粒Zeta电位增加,静电斥力增大导致吸附减弱,pH值从7.5增加到9.5,噬菌体MS2、ΦX174、大肠杆菌浓度衰减分别降低了 38.19%、9.30%、53.70%,吸附速率常数 λ0 分别降低了 26.6%、15.83%、69.10%;缓冲体系中P043-、CO32-与铜钼矿颗粒发生特异性吸附,挤占了铜钼矿颗粒表面的吸附点位导致吸附减弱,由于Ca2+、Mg2+等二价阳离子对负电荷的屏蔽作用,噬菌体MS2、ΦX174、大肠杆菌浓度衰减分别提高了 0.64%、0.5%、35.57%;煤油、PJ053和CaO大大增强了矿物颗粒对病原体的吸附,二号油加入影响不明显。病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雨季再生水中粪大肠杆菌浓度明显高于旱季,矿物颗粒中粪大肠杆菌浓度高于浮选用水:暴露剂量为1mL,选矿厂所有岗位粪大肠杆菌单次暴露感染概率均处于可接受水平,矿物颗粒中粪大肠杆菌的年感染概率为0.08~0.33,远高于人体最大接受风险(1.7×10-2),暴露于浮选用水中粪大肠杆菌的年感染概率为0~0.35,处于可接受水平的概率为83%;臭氧氧化处理工艺对粪大肠杆菌的去除高达3~4-1gMPN/L,使用臭氧氧化处理的再生水用于浮选试验,所有岗位暴露于浮选用水和矿物颗粒中粪大肠杆菌的健康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臭氧氧化处理工艺能同时兼顾再生水的安全卫生和浮选指标,可作为再生水用于浮选时应对大肠杆菌健康风险的处理技术。
【学位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D95;TD923
【部分图文】:

流程图,噬菌体悬液,再生水,解吸附


病毒的实际浓度可能至少低估了?10倍[im,为模拟二级出水中病??毒的真实浓度水平,将稳定塘出水在121?°C、0.105?MPa下灭菌处理2?h,加??入一定量的噬菌体悬液,使其浓度为104PFU/mL,按图3-2加药制度完成三??次扫选,分别检测浮选泡沫和三次扫选矿浆中的噬菌体浓度。??原矿??石灰:1.5kg/t??/?-0.074?mm?65%??mrT?Y??2?min::?Pj-053:?lOg/t??2?min?::煤油:60g/t??2?min?::钼友:5?g/t??2min::?2号油:20g/t??混合粗选??4min?2min?<?煤油:10?g/t??2?min?<?Pj-053:?5?g/t??2?min?:=?2?号油:2.5?g/t??粗精矿?扫I??2.Mnm?2min:(煤油:8?g/t??,r?2?min?:??Pj-053:?2.5?g/t??中矿1?扫选I丨???2.5?min??2?min?“煤油:5?g/t??中+矿2?2?minx?pj-〇53:?2.5?g/t??扫选III??2?min??1?r?▼??中矿3?尾矿??图3-2浮选试验流程图??3.3.2再生水中病毒吸附-解吸附试验??(1)噬菌体悬液的制备??接种环在斜面上挑取少许大肠杆菌菌苔接入盛有5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后置37°C培养过夜,在培养好的宿主细菌菌悬液中加入噬菌??体l〇nL,37°C振荡培养12?24h,直至试管透亮;半固体琼脂培养基融化放??入水浴冷却至55°C,加入500pL宿主细菌菌悬液,稍冷却后

健康风险,指示菌,混合浮选,闭路流程


岗位职业人群粪大肠杆菌暴露剂量,浮选用水分别采用满洲里市政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和臭氧氧化处理的再生水。综合现场职业暴露途径和选厂工艺,??分别检测10个岗位中粪大肠杆菌暴露剂量(图3-3):高位水池(SP1)、??尾矿浓缩(SP2)、混合粗选(SP3)、扫选I?(SP4)、扫选II?(SP5)、扫??选III?(SP6)、精选?I?(SP7)、精选?1丨(SP8)、精选III?(SP9)、精矿(SP10),??再生水选用雨季(7月、8月、9月)和旱季(2月、3月、4月)两组,其中??高位水池为水样,其余点位为水、矿物颗粒混合物。??(2)矿物颗粒中粪大肠杆菌浓度测定??城市中水??原矿????????SP1??<?高位水池<???Z?-0.074?mm?占?55%??磨矿d??混合粗选籲SP3??」、?I??4???????*SP7???r、??I??r、???精选11丨?丨扫选1丨[????SP4????SP8??r、一???I?扫选?|ll??精选?iil—)?.SP5???T、——??#SP9?扫选?III??__??i?I?—i???SP6????SP10????锏钼精矿??尾矿浓缩??溢流?^SP2?????春一粪大肠杆菌采样点?”??尾矿??图3-3铜钼混合浮选闭路流程粪大肠杆菌采样点分布??城市生活污水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一一鉴别并不现实,因此研究中??选用检出频率高、研究中常被采用的粪大肠杆菌做为指示菌种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考虑到浮选系统矿物颗粒对粪大肠杆菌的吸附作用

噬菌体,浓度,初始浓度


(a)噬菌体(DX174;?(b)噬菌体MS2??图4-1噬菌体浓度对吸附的影响??从图4-1可以看出噬菌体的初始浓度对吸附影响显著,随着噬菌体浓度??的增加,矿物颗粒对噻菌体的吸附率下降,吸附速率减小。噬菌体浓度在???105PFU/mL、?106PFU/mL时吸附率达到100%,吸附随时间变化呈线性关??系;噬菌体浓度在?107PFU/mL,噬菌体在30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噬菌??体0X174、MS2的衰减分别为2.28-丨g、2.22-lg?PFU/mL;噬菌体初始浓度在???108PFU/mL?噬菌体?<DX174、MS2?的衰减分别为?2.04-lg、1.99-lgPFU/mL。吸??附速率常数b随着噬菌体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衰减阻力系数a随着噬菌??体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増加(表4-2),初始浓度由?105?PFU/mL增加到???108PFU/mL,噬菌体MS2吸附速率常数由0.636下降到0.186,降低了??70.75%,衰减阻力系数《由0.016增加到0.049;噬菌体0X174吸附速率常??数A〇由0.682下降到0.1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鑫;李娟;黄京;刘新春;;北京市4种不同污水处理系统中病原菌变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2 王熹;王湛;杨文涛;席雪洁;史龙月;董文月;张倩;周跃男;;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展望[J];环境工程;2014年07期

3 郑晓英;王俭龙;李鑫玮;田文静;李魁晓;;臭氧氧化深度处理二级处理出水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4 孙傅;沙婧;张一帆;刘彦华;;城市景观娱乐水体微生物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13年03期

5 宋志文;孙群;徐爱玲;钱生财;刘伶俐;冯梦雪;;人工湿地中指示与病原微生物动态分布及相关性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3年01期

6 邹文慧;刘咏;周后珍;谭周亮;李旭东;;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工艺研究与应用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2年04期

7 何晓青;程莉;朱轶;王东红;饶凯峰;;饮用水中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与评价标准[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8 梁汀;华群伟;张万里;蒋岚岚;席维均;吴黎明;;无锡市锡山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J];水处理技术;2010年01期

9 王君丽;刘春光;斯东林;樊娟;曹仲宏;;再生水作为景观环境用水的安全评价指标探讨[J];给水排水;2009年S2期

10 李国新;颜昌宙;李庆召;;污水回用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873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73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