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边孔角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放矿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7 14:15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易于实现生产设备大型化,因而在国内外应用广泛。大结构参数是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层次的多元化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研究成果。但是,在不同边孔角下形成的矿岩散体边界条件及其对矿岩流动和放矿效果影响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导。通过6种边孔角下的单进路及多进路多分段物理放矿实验,对不同边孔角下放矿的混岩特征、放矿指标、放出体形态、矿石残留体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边孔角的大小对放出体形态及矿石残留体有一定的影响。边孔角增大,进路口上方两侧矿岩流动性变好,放出体形态沿垂直进路口方向变大,矿石残留体的脊部残留区变小,放出体形态与矿岩的位置关系随边孔角变化而变化,进而影响放矿效果。(2)边孔角的大小对放矿过程的混岩特征有一定的影响。单进路及多分段回采时的首采分段放矿条件下,相同放矿量时,累计混岩率随边孔角的增大而降低;而多进路多分段回采条件下,相同放矿量时,随边孔角增大,放矿中后期的累计混岩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特征。(3)边孔角大小对损失率和贫化率存在一定影响,表现为随着边孔角由小到大变化,损失率和贫化率均呈现出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特征。(4)边孔角的大小对放矿效果产生着较大影响。单进路及多进路回采时的首采分段放矿条件下,边孔角越大,放矿效果越好;而在多分段放矿条件下,随着边孔角由小到大变化,放矿效果呈现出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变化特征;随回采分段下降,边孔角大小对放矿效果的影响逐渐增大。第一、二、三分段放矿效果最佳依次是边孔角35°、边孔角55°和边孔角5°,整体放矿效果最优是边孔角55°。(5)进路宽度对不同边孔角下的放矿效果也产生着较大影响。进路宽度越大,放矿效果越好,表现为随进路宽度的增大、边孔角的减小,放矿效果越好。实验表明:当进路口宽度分别为110mm、100mm、90mm时,所对应的放矿效果最佳的边孔角分别为35°、45°、55°。
【学位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D853.3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现状
        1.2.2 国外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发展现状
        1.2.3 放矿理论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预期成果
2.边孔角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工艺及参数的影响
    2.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概况
        2.1.1 采矿方法结构参数
        2.1.2 爆破及出矿工艺
    2.2 边孔角对回采工艺的影响
        2.2.1 边孔角对凿岩爆破的影响
        2.2.2 边孔角对放矿的影响
    2.3 边孔角对采矿方法结构参数的影响
        2.3.1 边孔角对分段高度的影响
        2.3.2 边孔角对进路间距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边孔角对单进路口放矿效果的影响
    3.1 实验方案设计
        3.1.1 实验模型制作及材料选取
        3.1.2 实验模型装填
        3.1.3 实验要求
    3.2 边孔角对矿岩流动的影响
        3.2.1 废石漏斗的演化特征
        3.2.2 出矿口矿岩流动性变化特征
        3.2.3 铲入深度变化对废石侵入的影响
    3.3 边孔角对混岩特征的影响
    3.4 边孔角对放矿效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边孔角对放出体形态及脊部残留体形态的影响
    4.1 标志颗粒信息处理
    4.2 放出体形态对比
    4.3 脊部残留体形态
    4.4 本章小结
5.多分段多进路下不同边孔角的放矿特征
    5.1 多分段多进路放矿实验研究
        5.1.1 实验模型制作及材料选取
        5.1.2 实验模型装填
        5.1.3 实验要求
    5.2 各分段不同边孔角的放矿特征
        5.2.1 第一分段放矿特征
        5.2.2 第二分段放矿特征
        5.2.3 第三分段放矿特征
        5.2.4 各分段的放矿效果
    5.3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许梦国;王明旭;朱明德;;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落矿大块产生相似模拟研究[J];金属矿山;2013年02期

2 吴爱祥;武力聪;刘晓辉;孙希文;周颖;尹升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翁胜军;何荣兴;郁奇;;北洺河铁矿凿岩爆破参数优化试验研究[J];现代矿业;2012年05期

4 李砚耕;张国榉;;国产液压凿岩设备在矿山的应用[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2年01期

5 赵宏强;;我国凿岩设备生产企业的困境与突破[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2年01期

6 任凤玉;何荣兴;Thierno Amadou Mouctar Sow;李爱国;白伟现;;北洺河铁矿改进装药结构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11年02期

7 王燕;任凤玉;陈晓云;郑海峰;;中厚矿体沿脉进路崩矿步距的优化方法[J];中国矿业;2011年02期

8 郭雷;熊靓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矿山工程;2010年06期

9 陶干强;任凤玉;刘振东;任青云;;随机介质放矿理论的改进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10 陶干强;杨仕教;刘振东;任青云;;基于Bergmark-Roos方程的松散矿岩放矿理论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永;端部放矿废石漏斗形成规律的实验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40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740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a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