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溶胶抑制煤尘特性分析
【学位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D714.4
【部分图文】:
态接触角数学模型的建立触角湿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通常这个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采用接触描述。当液体与固体表面相接触时,在固、液、气三相互相交界的地方界面的切线与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为接触角,接触角一般用θ表示[45]据杨氏公式,将接触角进行划分。当θ=0°时,称为完全润湿;当θ=18不润湿;θ=90°认为润湿是与否的分界线。当 0°<θ<90°时,称为可θ<180°时,称为不湿润。对于同一种液体,它能润湿某些固体的表面,的固体表面就不能将其湿润。同一种固体能够被某些液体湿润,却不能湿润。举一个常见的简单例子,水可以湿润大理石和玻璃等固体的表面不可以润湿大理石和玻璃等;水不能够润湿石蜡,而在水中添加某些活润湿石蜡。图 3.1 所示为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湿润图,接触角θ如图所示。接触时,如图所示湿润剂会向两边进行扩散,并向下进行渗透。
ee000 0 为初始接触角,单位°;e 为平衡接触角,单位°;t 为湿润剂与煤尘的接触时间,单位 s;K 为接触角变化常数,是一个常数,也称湿润性因子。角的测定尘表面与湿润剂进行研究时,不仅要研究静态时的湿润性能,变化。德国的一家名为 krüss 的公司,设计出一台接触角测量滴形态分析系统,不仅可以实时对接触角进行拍摄,还可以进任意时刻的接触角,并对测定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因此,本s 公司设计生产 DSA100 型光学法液滴形态分析系统和台式粉定,测定系统如图 3.2 所示。
的固体表面之间的距离,调整好角度和距离后,按压注射器,将湿润剂与理想固体表面进行接触,利用测量仪内的数码相机进行拍照及录像,然后测量仪中的程序直接读取接触角的数值,之后从监视器屏幕上获取想要的接触角相关信息。实验步骤与方法:1.样品制备。用蘸有无水酒精的棉布对台式粉末压片机进行擦洗,用电子天平取实验煤样 200mg,将煤样放入加片模具中进行加压,压力大致为 10-20MPa,保持十秒左右,之后就会形成圆柱体试片,将压片磨具取下就得到了表面光滑干净的煤片。2.接触角测定。将压制好的煤片放置在 DSA100 的测量台上,在注射器内加入待测液体,即湿润剂。通过监视器调整好注射器针头的位置与角度,点击鼠标调节仪器针头的位置以及距离样品煤片的高度,调整好之后点击屏幕上的的录像按键,开始录像。同时按压注射器滴下液滴,通过显示器观察接触角变化过程。当接触角不再发生变化,停止录像。从已保存的录像中选取任意时间点,便可得到该时刻下的接触角图像。利用测量仪的内部程序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便可在接触角图像上看到接触角的具体数值。经过对接触角的测定,以及对接触角图像的简单处理,得到下图 3.3。水性泡沫溶液、泡沫溶胶溶液、去离子水这三种湿润剂与煤尘表面接触时,接触角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值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守平,周建国,李之政;煤尘爆炸的特征及控制初探[J];煤矿开采;2001年01期
2 艾存慧;煤尘爆炸特征及预防措施[J];煤炭技术;2005年07期
3 李文民;煤尘爆炸的特征及控制初探[J];山西煤炭;2005年03期
4 杨铁保;胡双启;;煤尘爆炸防治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6期
5 兀帅东;高葆宪;;煤尘爆炸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08期
6 武国平;郭建平;;储煤仓煤尘爆炸危险性分析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2007年10期
7 崔悦;;煤尘爆炸及预防[J];大众标准化;2008年S2期
8 田川;韩宇;;煤尘爆炸分析与预防[J];煤;2008年08期
9 左建伟;;浅谈煤尘爆炸的预防措施[J];才智;2009年32期
10 丛俊林;商思富;苏卫东;;煤矿煤尘爆炸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10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书召;受限空间煤尘爆炸传播及伤害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静;煤尘的润湿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3 程磊;受限空间煤尘爆炸冲击波传播衰减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义;甲烷、煤尘火焰结构及传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陈东梁;甲烷/煤尘复合火焰传播特性及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董呈杰;甲烷—沉积煤尘爆炸实验与大涡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大明;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伟;新型磁化雾降尘技术及煤尘润湿剂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刘天奇;煤质指标与煤尘爆炸性关联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许凡;矿井CH_4和煤尘的光声复合检测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4 范冰倩;泡沫溶胶抑制煤尘特性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5 段健;煤尘防爆降尘剂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6 史果;直线巷道内煤尘爆炸火焰波的传播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振华;煤尘润湿及吸附特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8 伍修锟;呼吸性煤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冯永安;基于20L球形爆炸装置的甲烷对煤尘爆炸影响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10 王岳;煤尘—甲烷爆炸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8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78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