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煤铀协调开采扰动岩层多场耦合特征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D82;TD86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SEM及XRD研究现状
1.2.2 应力水力裂隙研究现状
1.2.3 多孔介质渗透性研究
1.2.4 孔隙介质溶质化学反应-输运研究现状
1.2.5 含水层下煤炭开采研究现状
1.2.6 物理相似模拟
1.2.7 数值模拟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岩体微观结构形态
2.1 引言
2.2 岩样孔隙裂隙特征
2.3 岩样微观孔隙、裂隙形态测试
2.4 岩样的成分性分析
2.5 小结
3 载荷岩样渗透特性试验
3.1 引言
3.2 覆岩多孔介质、裂隙介质渗透性试验
3.2.1 试验样品
3.2.2 试验设备
3.2.3 试验方案及操作
3.2.4 试验原理及方法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砂岩渗透性演化规律
3.3.2 砂质泥岩渗透性演化规律
3.3.3 膨胀性矿物对裂隙岩体渗透性影响
3.3.4 多孔介质渗流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小结
4 多场耦合模型及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载荷与非达西流渗透率系数关系
4.3 载荷与孔隙度关系
4.4 裂隙介质及多孔介质渗透率模型
4.4.1 达西流模型
4.4.2 非达西流模型
4.5 非达西流多孔介质模型验证
4.6 加载破坏过程及组分压实过程渗流-溶质输运模拟
4.6.1 输运方程
4.6.2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4.6.3 多场耦合模型可行性验证
4.6.4 结果及分析
4.7 裂隙岩体渗流-溶质反应输送特征
4.7.1 等效裂隙模型
4.7.2 FLAC3D-CFD等效裂隙介质模拟
4.8 小结
5 煤铀协调开采物理透视化相似模拟
5.1 引言
5.2 工程现场地质赋存状况
5.3 研究手段及方式
5.4 试验台结构
5.5 流固耦合材料相似比计算
5.6 试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5.7 物理模拟结果及分析
5.7.1 煤铀共采开采演化特征
5.7.2 不同煤铀开采情景对比
5.8 小结
6 煤铀协调开采数值模拟及安全评价
6.1 引言
6.2 理论模型
6.2.1 充分采动下裂隙带几何模型
6.2.2 充分采动后裂隙带几何模型
6.3 煤铀协调开采模拟方案
6.4 结果分析
6.4.1 煤铀协调开采时空耦合效应
6.4.2 地浸采铀参数敏感性分析
6.4.3 煤铀不同开采情景下裂隙-渗流-化学场时空耦合关系
6.4.4 煤铀协调开采安全评价
6.5 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清;侯健;王梦远;马万权;刘航;韩通;王思嘉;;弱胶结砂质泥岩渐进性破坏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6年S2期
2 查文华;宋新龙;;温度变化对煤系砂质泥岩三轴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6期
3 查文华;宋新龙;武腾飞;;不同温度条件下煤系砂质泥岩力学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4 李志强;;软弱砂质泥岩修建竖井的处理方法及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24期
5 吴光英;;油房坳水库砂质泥岩防渗体施工[J];水利水电施工;1998年03期
6 董际雨;砂质泥岩试验洞风化监测与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1992年01期
7 丁祖德;彭立敏;施成华;罗晶;杨伟超;;循环荷载作用下富水砂质泥岩动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8 黄斌;陈斌;许富生;;水下爆破施工技术在武汉长江流域的砂质泥岩层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08年01期
9 郭瑞;洪刚;张建华;丁宏伟;陈维愿;;砂质泥岩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年03期
10 吕宗耀;孙广利;;延吉盆地风化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通;鄂尔多斯盆地煤铀协调开采扰动岩层多场耦合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2 武鹏飞;煤岩复合体水压致裂裂纹扩展规律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3 李俊美;新疆地区典型引水隧洞围岩力学特性及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7年
4 李海洲;基于含水软岩蠕变特性的岩体时变强度及边坡动态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琪;西部白垩系地层人工冻结砂质泥岩蠕变力学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2 宋新龙;不同温度下煤系砂质泥岩力学特性试验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3 谢雨霖;浅埋超大断面砂质泥岩洞室施工工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4 原先凡;砂质泥岩卸荷流变力学特性研究[D];三峡大学;2014年
5 武占东;露天转地下井工开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评价[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6 吕晓涛;深厚富水基岩井筒冻结壁砂质泥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庞磊;深厚富水基岩冻结壁与井壁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晏磊;平煤五、七、十一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宪振;古汉山矿高应力巷道围岩稳定性与支护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宝川;峰峰煤田深部2~#煤聚煤规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8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7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