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变质程度与锗富集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21-02-07 09:16
煤中锗的富集与热液活动关系密切,但热液活动导致煤层变质。为分析煤层变质程度与锗的富集关系,从云南宝山矿区采集富锗煤,测试其镜质组反射率为0.464%~1.737%,锗品位11~55μg/g,两者表现为明显负相关,表明锗的富集受到热液活动的双向控制,热液既可导致锗的富集,又可通过煤层的热液变质间接造成锗的流失。这一特点说明低温含矿热液为煤中锗的矿质来源,也是锗富集的有利条件。并通过对宝山矿区含锗煤与会泽铅锌矿伴生锗的关系分析,得出含锗煤主要分布于煤层热液变质减弱的过渡带。
【文章来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样品采集及测试
2 数据分析
3 煤层变质程度与锗富集的关系
4 煤层变质类型的确定
5 宝山矿区煤层变质区域背景
6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宝山矿区地质构造及古地理对煤中锗的分布影响[J]. 刘伟,方娜,尹琼,李宛鸿,林友.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
[2]不同变质程度煤在氧化过程中的表面官能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J]. 谭波,徐斌,胡明明,杨现兵,陈坤亮,徐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3]岩浆接触热变质煤XRD特征[J]. 刘鹏华.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05)
[4]东北赋煤区煤中锗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控制因素[J]. 黄少青,张建强,张恒利.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03)
[5]2种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化学结构红外光谱分析[J]. 王海燕,樊少武,姚海飞. 煤矿安全. 2018(01)
[6]热液对五牧场矿区煤中锗富集影响的探讨[J]. 黄少青,张建强,霍超,张恒利,黄明达,盛新丽. 中国煤炭地质. 2017(04)
[7]云南勐撒煤矿区伴生锗的赋存特征及成因分析[J]. 唐超,邵龙义. 中国矿业. 2016(S2)
[8]中国大型煤-锗矿床成矿模式研究进展:以云南临沧和内蒙古乌兰图嘎煤-锗矿床为例[J]. 王婷灏,黄文辉,闫德宇,唐修义. 地学前缘. 2016(03)
[9]“杨起煤变质理论”——中国煤田地质理论与实践的结晶[J]. 吴雅琴,张旗,邵国良,焦守涛,徐耀辉,杨艳磊. 中国煤炭地质. 2016(03)
[10]伊敏煤田五牧场区富锗煤分布规律及成矿机理分析[J]. 林堃琦,黄文辉,汪远征,陈立. 中国煤炭地质. 2016(02)
博士论文
[1]煤型锗矿床中异常富集微量元素的亲和性研究[D]. 魏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硕士论文
[1]低变质烟煤中含氧官能团的检测及其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转化行为的研究[D]. 李伟.太原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22011
【文章来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36(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样品采集及测试
2 数据分析
3 煤层变质程度与锗富集的关系
4 煤层变质类型的确定
5 宝山矿区煤层变质区域背景
6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宝山矿区地质构造及古地理对煤中锗的分布影响[J]. 刘伟,方娜,尹琼,李宛鸿,林友.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
[2]不同变质程度煤在氧化过程中的表面官能团红外光谱定量分析[J]. 谭波,徐斌,胡明明,杨现兵,陈坤亮,徐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11)
[3]岩浆接触热变质煤XRD特征[J]. 刘鹏华.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05)
[4]东北赋煤区煤中锗元素分布特征及富集控制因素[J]. 黄少青,张建强,张恒利.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8(03)
[5]2种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化学结构红外光谱分析[J]. 王海燕,樊少武,姚海飞. 煤矿安全. 2018(01)
[6]热液对五牧场矿区煤中锗富集影响的探讨[J]. 黄少青,张建强,霍超,张恒利,黄明达,盛新丽. 中国煤炭地质. 2017(04)
[7]云南勐撒煤矿区伴生锗的赋存特征及成因分析[J]. 唐超,邵龙义. 中国矿业. 2016(S2)
[8]中国大型煤-锗矿床成矿模式研究进展:以云南临沧和内蒙古乌兰图嘎煤-锗矿床为例[J]. 王婷灏,黄文辉,闫德宇,唐修义. 地学前缘. 2016(03)
[9]“杨起煤变质理论”——中国煤田地质理论与实践的结晶[J]. 吴雅琴,张旗,邵国良,焦守涛,徐耀辉,杨艳磊. 中国煤炭地质. 2016(03)
[10]伊敏煤田五牧场区富锗煤分布规律及成矿机理分析[J]. 林堃琦,黄文辉,汪远征,陈立. 中国煤炭地质. 2016(02)
博士论文
[1]煤型锗矿床中异常富集微量元素的亲和性研究[D]. 魏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8
硕士论文
[1]低变质烟煤中含氧官能团的检测及其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转化行为的研究[D]. 李伟.太原理工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22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02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