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安徽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09:22
  安徽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铜陵矿集区北东缘的沙滩脚矿田内。锌的大规模富集以及矿体主要赋存于侵入岩体中的灰岩捕掳体及其接触带是该矿床在以矽卡岩型铜矿床著称于世的铜陵矿集区的突出成矿特色。关于该矿床以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姚家岭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因,前人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发表,但仍存有争议。本文在广泛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以姚家岭花岗闪长斑岩为切入点,探讨了铜陵矿集区广泛出露的以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代表的中酸性闪长质侵入岩的岩石成因;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样品处理及相关地球化学分析,查明了姚家岭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机制。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姚家岭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与姚家岭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均为铜陵矿集区晚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两者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2)姚家岭花岗闪长斑岩与铜陵矿集区广泛出露的、与区内铜金多金属矿床密切相关的、以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代表的中酸性闪长质侵入岩均为燕山期活动的产物。通过收集和整理前人研究成果发现,铜陵矿集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具有较为一致的岩石地球化学组成、Sr-Nd同位素组成和锆...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安徽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作用研究


铜陵矿集区侵入岩分布图,据徐晓春[22]

石炭,志留系,出露,地层


图 3.1 姚家岭矿区地质图Fig.3.1 Map of the geology for the Yaojialing deposit3.2 地层姚家岭矿区从志留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且分布较广(图 3.1),以石炭

显微照片,手标本,显微照片,花岗闪长斑岩


图 3.2 花岗闪长斑岩和花岗斑岩手标本和显微照片Fig.3.2 Photos of hand specimen and micrograph of the granodiorite porphyry andgranite-porphyry3.4 隐爆角砾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徽铜陵地区晚中生代早、晚两期侵入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J]. 徐晓春,左续,何俊,傅仲阳.  高校地质学报. 2018(03)
[2]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J]. 周涛发,范裕,王世伟,Noel C WHITE.  岩石学报. 2017(11)
[3]华南地区基底组成与构造演化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J]. 汤家富,戴圣潜.  地学前缘. 2016(04)
[4]新疆阿尔泰小土尔根铜矿床硫化物微量元素、S—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J]. 樊献科,董永观,秦纪华,张传林,姚春彦,沈雪华.  地质论评. 2016(02)
[5]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盆地火山岩成因:锆石Hf-O同位素制约[J]. 刘建敏,闫峻,陈丹丹,李全忠,刘晓强,姚洪忠,史磊,陈志洪.  岩石学报. 2016(02)
[6]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J]. 周涛发,王世伟,袁峰,范裕,张达玉,常印佛,Noel CWHITE.  岩石学报. 2016(02)
[7]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J]. 范子良,徐晓春,陈林杰,何俊,谢巧勤.  岩石学报. 2016(02)
[8]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成矿物质来源[J]. 殷延端,洪天求,贾志海,赵欢,李超,罗雷,黄建满.  地质论评. 2016(01)
[9]安徽铜陵地区虎山岩体矿物成分特征及其锆石U-Pb年代学[J]. 雷敏,吴才来,秦海鹏,王楠,张昕,陈红杰.  中国地质. 2015(05)
[10]宁芜盆地火山-侵入岩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王丽娟,王汝成,于津海,杨颍鹤,黄建平,张少琴.  地质学报. 2014(07)

博士论文
[1]铜陵矿集区桂山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预测研究[D]. 殷延端.合肥工业大学 2018
[2]安徽铜陵矿集区中酸性侵入岩及狮子山矿田铜多金属矿床[D]. 楼金伟.合肥工业大学 2012
[3]安徽铜陵姚家岭锌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刘绍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4]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成岩和成矿作用研究[D]. 谢建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
[5]铜陵矿集区矿田构造控矿与成矿化学动力学研究[D]. 李进文.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姚家岭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研究[D]. 占昌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2]安徽铜陵朝山金矿床成因及其成矿动力学背景[D]. 王建中.中国地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27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127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5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