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松散层含水层失水开采条件下覆岩运动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6 16:49
我国广大地区均分布有厚松散层矿区,在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区的矿区均存在不同厚度的松散层,且在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平原地区普遍有第四系的含水层砂岩覆盖,这些地区的煤田开采活动都存在含水层下采煤问题。为缓解煤炭生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避免“三下”大量煤炭资源的浪费,需要对厚松散层含水层的下煤炭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以潘四东矿11111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根据工作面水文地质等采矿资料、地表观测站监测数据及相似材料模拟试验,主要探究厚松散层含水层失水开采条件下覆岩运动及地表移动规律。主要结论有:(1)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移动变形曲线并求取角量参数。11111工作面走向边界角为57.57°,上山边界角为48.71°,走向移动角为66.28°,上山移动角为70.00°。(2)求取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下沉系数q为1.20,主要影响角正切值tanβ为2.55,水平移动系数b为0.14,走向拐点偏移距为27.6m,上山拐点偏移距为-20m,影响传播角为85.92°。厚松散层含水层作用下的预计参数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下沉系数偏大,水平移动系数偏小。对比分析实测值与预...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论文采用的技术路线??Figl?The?technical?route?adopted?in?the?pape??
图2研究区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图??Fig2?Geographical?location?and?transportation?map?of?the?study?area??
图3水文地质概况分布图??Fig3?Hydrogeological?sun?ev?map??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岩层控制与煤炭科学开采——记钱鸣高院士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就[J]. 许家林.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9(01)
[2]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自动监测方法研究[J]. 吴作启,赵立钦,李健. 煤矿开采. 2018(04)
[3]榆神府区采动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J]. 彭捷,李成,向茂西,李永红,仵拨云,高帅,孙魁.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2)
[4]我国水体下保水采煤技术研究进展[J]. 鞠金峰,许家林,李全生,朱卫兵,王晓振.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1)
[5]“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的理论和模型[J]. 宋振骐,蒋宇静,刘建康. 煤炭科技. 2017(02)
[6]浅埋薄基岩含水层下煤层开采突水溃砂相似模拟实验研究[J]. 赵启峰,张农,韩昌良,郭玉,石建军,殷帅峰,潘东江.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7(03)
[7]保水采煤的科学内涵[J]. 范立民. 煤炭学报. 2017(01)
[8]宁东侏罗系煤层顶板粗粒含水砂岩特性研究[J]. 姚强岭,陈田,李学华,王傲. 煤炭学报. 2017(01)
[9]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述[J]. 崔希民,邓喀中. 煤炭科学技术. 2017(01)
[10]厚松散层薄基岩条带开采地表沉陷影响因素研究[J]. 张文泉,刘海林,赵凯.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6(06)
博士论文
[1]厚松散层下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 顾伟.中国矿业大学 2013
[2]深部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 李培现.中国矿业大学 2012
[3]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 刘义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4]开采沉陷的动态过程及基于关键层理论的沉陷模型[D]. 刘玉成.重庆大学 2010
[5]岩体变形与破坏光纤传感测试基础研究[D]. 柴敬.西安科技大学 2003
[6]矿区深厚复合含水松散层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应用[D]. 许延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2
硕士论文
[1]含水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D]. 于水.西安科技大学 2012
[2]煤矿采空沉陷原理及地表移动变形预测研究[D]. 吴韶艳.长安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51704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论文采用的技术路线??Figl?The?technical?route?adopted?in?the?pape??
图2研究区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图??Fig2?Geographical?location?and?transportation?map?of?the?study?area??
图3水文地质概况分布图??Fig3?Hydrogeological?sun?ev?map??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岩层控制与煤炭科学开采——记钱鸣高院士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就[J]. 许家林.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9(01)
[2]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相似材料模拟实验自动监测方法研究[J]. 吴作启,赵立钦,李健. 煤矿开采. 2018(04)
[3]榆神府区采动对潜水含水层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J]. 彭捷,李成,向茂西,李永红,仵拨云,高帅,孙魁.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2)
[4]我国水体下保水采煤技术研究进展[J]. 鞠金峰,许家林,李全生,朱卫兵,王晓振. 煤炭科学技术. 2018(01)
[5]“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的理论和模型[J]. 宋振骐,蒋宇静,刘建康. 煤炭科技. 2017(02)
[6]浅埋薄基岩含水层下煤层开采突水溃砂相似模拟实验研究[J]. 赵启峰,张农,韩昌良,郭玉,石建军,殷帅峰,潘东江.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7(03)
[7]保水采煤的科学内涵[J]. 范立民. 煤炭学报. 2017(01)
[8]宁东侏罗系煤层顶板粗粒含水砂岩特性研究[J]. 姚强岭,陈田,李学华,王傲. 煤炭学报. 2017(01)
[9]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述[J]. 崔希民,邓喀中. 煤炭科学技术. 2017(01)
[10]厚松散层薄基岩条带开采地表沉陷影响因素研究[J]. 张文泉,刘海林,赵凯.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6(06)
博士论文
[1]厚松散层下开采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 顾伟.中国矿业大学 2013
[2]深部开采地表沉陷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 李培现.中国矿业大学 2012
[3]厚松散层下深部开采覆岩破坏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 刘义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4]开采沉陷的动态过程及基于关键层理论的沉陷模型[D]. 刘玉成.重庆大学 2010
[5]岩体变形与破坏光纤传感测试基础研究[D]. 柴敬.西安科技大学 2003
[6]矿区深厚复合含水松散层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应用[D]. 许延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2
硕士论文
[1]含水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D]. 于水.西安科技大学 2012
[2]煤矿采空沉陷原理及地表移动变形预测研究[D]. 吴韶艳.长安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51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25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