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潘二矿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太灰可疏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22:31
  潘谢矿区地质构造十分发育,它不仅对地下水赋存和运移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也增大了A组煤开采底板灰岩突水的危险性。加上A组煤开采过程中底部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富水性的差异性,深入分析灰岩水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其疏放性,才能科学地制定灰岩含水层疏水方案,为确保A组煤安全开采提供保障。本文以潘二矿为例,通过系统整理研究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先分析研究内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水位时空动态变化、水质变化特征、水温梯度和矿井涌水量变化;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A组煤底部C3Ⅰ组灰岩含水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东一采区A组煤底部灰岩水进行疏放性评价。得到如下成果:(1)时间上:开采程度对新生界含水层影响较小,水位较平稳;但对灰岩含水层影响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上:灰岩水流向自东南向西北,中部形成明显的降落漏斗,两者水位变化幅度一致,且奥灰水位变化幅度较太灰水位小。(2)研究区内地下水阳、阴离子分别以K++Na+和HCO3-、Cl-为主;地下水的... 

【文章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潘二矿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太灰可疏放性研究


技术路线图

井田,位置图,概况


2 研究区概况2 研究区概况2.1 矿井概况2.1.1 交通位置潘二矿地处安徽淮南煤田东北部,北临潘北矿,西南有潘三矿,南靠潘一矿。区内交通方便,现有数条矿路与市区和各矿相连,且矿路专用线与淮南线和淮阜线相接,潘二矿西与京九线连通,与全国各地交通便达,不仅如此,区内水陆交通也极为方便,南行 15km 与淮河水运相连(见图 2)。

构造纲要图,地质构造,构造区,倾伏向


图 3 地质构造构造纲要图Fig.3 The outline map of geological structure图 4 V-V 线剖面图Fig.4 V-V Line profile表.3 各构造区特征Tab.3 Each structural features构造区 特征形态陶王背斜轴部倾伏向东,倾角相对较大,背斜两侧煤层倾角与其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徐州东部废弃矿井地下水化学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 潘玥,刘勇,徐红霞,曾献奎,吴吉春.  高校地质学报. 2018(02)
[2]太湖流域平原水网区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J]. 徐羽,许有鹏,吴雷,王强,高斌,周毅.  湖泊科学. 2018(02)
[3]深部煤层开采高承压奥灰水害防治关键技术[J]. 李冲,王君现.  煤矿安全. 2018(02)
[4]洱海近岸菜地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杨艳鲜,张丹,雷宝坤,刘宏斌,翟丽梅,毛妍婷,冯光恒,陈安强.  灌溉排水学报. 2017(12)
[5]新疆高砷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罗艳丽,李晶,蒋平安,周敏.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8)
[6]尼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 张涛,蔡五田,李颖智,张智印,耿婷婷,边超,赵淼,蔡月梅.  环境科学. 2017(11)
[7]基于井下定向钻孔的煤层底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J]. 刘建林.  煤炭工程. 2017(06)
[8]巷道底板承压水突水评价方法研究[J]. 郭兵兵,刘长武,刘德峰,高云瑞,王超.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7(03)
[9]华北隐伏型煤矿区地下水化学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以宿县矿区主要突水含水层为例[J]. 陈陆望,许冬清,殷晓曦,谢文苹,曾文.  煤炭学报. 2017(04)
[10]新疆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J]. 栾风娇,周金龙,贾瑞亮,陆成新,白铭,梁红涛.  环境化学. 2017(02)

博士论文
[1]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 乔伟.中国矿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临涣矿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D]. 於波.安徽理工大学 2018
[2]潘二矿12223工作面底板太灰水害综合探查与解释[D]. 周小龙.安徽理工大学 2017
[3]基于放水试验杨庄矿太灰可疏放性研究[D]. 张衍群.安徽理工大学 2016
[4]青龙矿构造特征及其对矿井水的控制机理[D]. 江俊杰.中国矿业大学 2016
[5]采动影响下谢桥煤矿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模拟研究[D]. 王浪.合肥工业大学 2016
[6]榆神府煤炭开采区地下水动态特征研究[D]. 李瑜.西安科技大学 2015
[7]泊江海子矿地下水数值模拟及疏放性评价[D]. 李璇璇.安徽理工大学 2015
[8]淮南煤田北部矿区构造控水机理研究[D]. 贺江辉.安徽理工大学 2015
[9]基于Visual MODFLOW的地下水数值模拟[D]. 郭大立.辽宁师范大学 2013
[10]复杂地质条件下灰岩地下水数值模拟及其水害防治方法研究[D]. 谢治刚.安徽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32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32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