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多元地学特征及其找铀意义
发布时间:2021-09-13 19:08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铀成矿区(带)西南部,区内中、小比例尺航磁、重力等物探方法已覆盖,但大比例尺、高精度物探资料较少,尤其是航放仍是空白,加上由于中央古隆起的存在导致了主要找矿目的层埋深大,严重制约了该区找矿突破。通过对最新实测的1∶5万高精度航放、航磁及收集的重力资料的分析,认为航磁梯度带、航放高场区、航放活性铀迁入区、局部重力高异常边缘复合区是与已知铀矿化有关的多元地学信息,航放异常是寻找铀矿化的直接标志。提出了在对航放数据进行地质单元编码统计、去除背景干扰后,利用活性铀迁入区(<0)缩小找矿范围,用古铀>2.00×10-6、活性铀<-0.05×10-6、铀归一>0.30×10-6、铀增量>0.20×10-6、 sm9>0.30×10-6套合区识别隐伏铀矿化的航放弱信息提取技术。综合上述研究成果,结合铀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找矿标志,圈定铀成矿远景区5片。对其中1片开展了地面查证,结果显示地面伽马能谱测量铀含量最高达556×10-6,岩石取样化学分析铀含量最高为0.018%(边界品位0.01%),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
【文章来源】:铀矿地质. 2020,36(04)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分区图(据文献[14,16]修改)
由航磁ΔT化极上延1 km图(图2)可知,从北向南,磁场逐渐降低,北西以正磁场为特征,正磁异常梯度缓、ΔT值一般为100~380 nT;南东以负磁场为特征ΔT值一般为-160~-100 nT。实测岩石磁性参数(表1)可知,研究区沉积盖层和直接基底的磁性均很弱,只有结晶基底属强磁性层。通过与前人资料的比对[22],推测正磁异常是结晶基底的反应,负磁异常是直接基底、沉积盖层共同的反映。磁场的展布方向主要受基底断裂控制。区域磁异常方向以北东向、北东东向为主,局部可见近东西向和北西向,表明研究区存在这四组基底断裂。从已发现的铀矿点、矿化点和异常点的分布情况看,它们既可位于正磁异常上,也可处于平稳的负磁场中,主要位于中低磁场区梯度带上[23],且磁异常值相对较高一侧与能提供铀源的地质层(体)对应。
古铀含量由现今钍含量高低及铀钍比值来确定,代表了原岩中铀的含量。古铀含量与实测铀含量的差值称为活性铀,活性铀大于零,说明地层铀缺失或亏损,即铀有向外迁出;活性铀小于零,说明地层有铀的迁入,铀有富集现象。由图3可知,研究区活性铀含量南高北低,大致以陇县-崇信-泾川-长武-旬邑一带为界,以南的地区活性铀含量以正值为主,显示了铀有大量迁移流失现象;以北的地区活性铀以负值为主,富集量大于1.0×1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下白垩统中,呈带状、片状、点状局部分布,最大富集量达3.2×10-6,位于城阳-泾川一带。已知的铀矿化均位于活性铀富集区或迁出区中的局部富集区。活性铀的变化趋势与重力场特征相同。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东缘分别从古生代和中生代开始,受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挤压作用,造成了盆地南缘、东缘的强烈抬升[26-27],为砂岩型铀矿定位创造了条件[28-29]。随着老地层的不断抬升,其中的铀元素不断被活化而向研究区西北方向迁移,最终在合适地方富集成矿。活性铀的变化趋势正是这一过程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锰矿多元综合信息成矿预测[J]. 魏巍,陈建平,向杰. 地质学刊. 2016(03)
[2]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重磁场特征及其与砂岩型铀矿关系[J]. 马小雷,袁炳强,许文强,宋立军,周道琛. 地质与勘探. 2016(04)
[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储集性与含气性[J]. 唐玄,张金川,丁文龙,于炳松,王龙,马玉龙,杨镱婷,陈皓禹,黄璜,赵盼旺. 地学前缘. 2016(02)
[4]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J]. 蔡煜琦,张金带,李子颖,郭庆银,宋继叶,范洪海,刘武生,漆富成,张明林. 地质学报. 2015(06)
[5]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与致密砂岩气成藏[J]. 杨华,刘新社,闫小雄. 地学前缘. 2015(03)
[6]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J]. 李晓翠,刘武生,贾立城,张成伟. 铀矿地质. 2014(06)
[7]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构造特征[J]. 李明,闫磊,韩绍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S3)
[8]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J]. 张金带,李子颖,蔡煜琦,郭庆银,李友良,韩长青. 铀矿地质. 2012(06)
[9]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航磁数据处理与研究[J]. 汪远志,张俊伟,冯春圆. 铀矿地质. 2012(06)
[10]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重力数据处理与研究[J]. 刘祜,韩绍阳,赵丹,柯丹,李必红. 铀矿地质. 2012(06)
本文编号:3395181
【文章来源】:铀矿地质. 2020,36(04)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分区图(据文献[14,16]修改)
由航磁ΔT化极上延1 km图(图2)可知,从北向南,磁场逐渐降低,北西以正磁场为特征,正磁异常梯度缓、ΔT值一般为100~380 nT;南东以负磁场为特征ΔT值一般为-160~-100 nT。实测岩石磁性参数(表1)可知,研究区沉积盖层和直接基底的磁性均很弱,只有结晶基底属强磁性层。通过与前人资料的比对[22],推测正磁异常是结晶基底的反应,负磁异常是直接基底、沉积盖层共同的反映。磁场的展布方向主要受基底断裂控制。区域磁异常方向以北东向、北东东向为主,局部可见近东西向和北西向,表明研究区存在这四组基底断裂。从已发现的铀矿点、矿化点和异常点的分布情况看,它们既可位于正磁异常上,也可处于平稳的负磁场中,主要位于中低磁场区梯度带上[23],且磁异常值相对较高一侧与能提供铀源的地质层(体)对应。
古铀含量由现今钍含量高低及铀钍比值来确定,代表了原岩中铀的含量。古铀含量与实测铀含量的差值称为活性铀,活性铀大于零,说明地层铀缺失或亏损,即铀有向外迁出;活性铀小于零,说明地层有铀的迁入,铀有富集现象。由图3可知,研究区活性铀含量南高北低,大致以陇县-崇信-泾川-长武-旬邑一带为界,以南的地区活性铀含量以正值为主,显示了铀有大量迁移流失现象;以北的地区活性铀以负值为主,富集量大于1.0×10-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下白垩统中,呈带状、片状、点状局部分布,最大富集量达3.2×10-6,位于城阳-泾川一带。已知的铀矿化均位于活性铀富集区或迁出区中的局部富集区。活性铀的变化趋势与重力场特征相同。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东缘分别从古生代和中生代开始,受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挤压作用,造成了盆地南缘、东缘的强烈抬升[26-27],为砂岩型铀矿定位创造了条件[28-29]。随着老地层的不断抬升,其中的铀元素不断被活化而向研究区西北方向迁移,最终在合适地方富集成矿。活性铀的变化趋势正是这一过程的响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锰矿多元综合信息成矿预测[J]. 魏巍,陈建平,向杰. 地质学刊. 2016(03)
[2]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重磁场特征及其与砂岩型铀矿关系[J]. 马小雷,袁炳强,许文强,宋立军,周道琛. 地质与勘探. 2016(04)
[3]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页岩储集性与含气性[J]. 唐玄,张金川,丁文龙,于炳松,王龙,马玉龙,杨镱婷,陈皓禹,黄璜,赵盼旺. 地学前缘. 2016(02)
[4]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J]. 蔡煜琦,张金带,李子颖,郭庆银,宋继叶,范洪海,刘武生,漆富成,张明林. 地质学报. 2015(06)
[5]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沉积演化与致密砂岩气成藏[J]. 杨华,刘新社,闫小雄. 地学前缘. 2015(03)
[6]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成矿预测[J]. 李晓翠,刘武生,贾立城,张成伟. 铀矿地质. 2014(06)
[7]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构造特征[J]. 李明,闫磊,韩绍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S3)
[8]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J]. 张金带,李子颖,蔡煜琦,郭庆银,李友良,韩长青. 铀矿地质. 2012(06)
[9]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航磁数据处理与研究[J]. 汪远志,张俊伟,冯春圆. 铀矿地质. 2012(06)
[10]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重力数据处理与研究[J]. 刘祜,韩绍阳,赵丹,柯丹,李必红. 铀矿地质. 2012(06)
本文编号:3395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39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