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4:15
本文关键词:贵州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随着选冶技术的突破和勘查力度的加大,我国卡林型金矿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卡林型金矿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贵州水银洞金矿位处我国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矿集区灰家堡矿田,是近几年通过成矿预测而发现的特大型隐伏型金矿。矿床具有品位高、吨位大的特点,找矿潜力大,在该区域的一系列金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本次工作中,作者两次到水银洞金矿区进行野外实地考察,采集岩石和矿石样品并对勘探区的岩心进行了编录,室内开展了镜下光薄片鉴定,样品的主量、微量元素化学分析测试(采用ICP-MS方法),电子探针测试(黄铁矿、毒砂为主)、稳定同位素测试(硫化物的S和碳酸盐的C-O)和Ar-Ar测年(区域超基性岩体)等工作,取得了以下一些认识: 1.水银洞金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的交界部位,大地构造位置特殊,特殊而又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为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区内的金矿严格受构造控制,就本矿床而言,主要控矿构造有:平行褶皱的纵向逆冲断层及破碎带、区域性层间滑脱面、层间剥离带及破碎带等。其中的区域性层间滑脱面是区域上的导矿层,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2.矿床主要赋存于黔西南地区“龙头山”含金层序的龙潭组中下部,龙潭组的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粘土岩和不纯碳酸盐岩的互层,构成了隔水层(粉砂岩质粘土岩、粘土岩)—透水层(不纯碳酸盐岩)—隔水层(粉砂岩质粘土岩、粘土岩)的有利岩性组合。赋矿地层的有利岩性组合可能是矿床品位较高的因素之一。 3.矿床的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以黄铁矿为主。黄铁矿可分为沉积期和热液期两个世代,金主要赋存于热液期的含砷黄铁矿中。初步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有两种赋存方式:a.以亚微米至纳米级的颗粒金赋存于含砷黄铁矿中,为不可见金,这部分金占总量的大多数;b.金以显微次显微的自然金颗粒分布于含砷黄铁矿内核与外环的裂隙中,或赋存于石英-黄铁矿细脉含砷黄铁矿表面或其边缘。 4.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Hg、Sb、Ag、W、Tl。从稀土与金的关系可以看出,矿石中Au与稀土总量REE、La_N/Yb_N呈反相关关系,即金含量高时矿石的REE、La_N/YbN比值降低;低的稀土REE是富矿石的标志之一; 5.区域构造演化和矿床的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是多来源的 6.通过水银洞金矿与区域上其他卡林型金矿的对比,以及国内外卡林型金矿的对比研究,指出卡林型金矿具有相似的成矿特点,如控矿构造均以褶皱+断裂的组合为主、容矿岩石均以碎屑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为主、围岩蚀变都是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的一套低温热液蚀变、金大多以显微、次显微的包裹金赋存于硫化物之中、元素组合大多为Au、As、Hg、Sb、Tl。在获得此认识的基础上,对我国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7.进一步完善了矿床的成矿模式,从成矿系列的角度建立了矿床式——水银洞式卡林型金矿,并提出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 水银洞 黔西南 成矿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P618.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选题依据9-10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0-11
- 1.3 论文工作情况11-12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成矿背景12-22
- 2.1 区域构造背景12-15
- 2.1.1 大地构造背景12-13
- 2.1.2 区域构造格局13-14
- 2.1.3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14-15
- 2.2 区域地层与含金层序15-17
- 2.3 岩浆岩17-20
- 2.4 区域矿产20-22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22-34
- 3.1 矿田地质特征22-23
- 3.2 矿床含矿岩系23-25
- 3.3 控矿构造25-27
- 3.4 矿体特征27-29
- 3.5 矿石特征29-31
- 3.5.1 矿石矿物组合29-30
- 3.5.2 矿石的结构构造30-31
- 3.6 蚀变特征31-32
- 3.7 成矿期次及矿化阶段32-34
- 第四章 金的赋存状态研究34-45
- 4.1 载金矿物类型34-36
- 4.2 载金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36-39
- 4.3 含砷黄铁矿标型特征研究39-42
- 4.4 金的赋存状态42-44
- 4.5 金的沉淀机制44-45
-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45-62
- 5.1 样品采集45
- 5.2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45-47
- 5.3 微量元素47-51
- 5.4 稀土元素51-56
- 5.4.1 采样和分析51
- 5.4.2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51-54
- 5.4.3 金与稀土元素的关系54-56
- 5.5 硫同位素特征56-58
- 5.5.1 采样、测试56
- 5.5.2 测试结果及分析56-58
- 5.6 铅同位素特征58-59
- 5.7 碳、氧同位素59-60
- 5.8 包裹体地球化学60-62
- 第六章 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62-76
- 6.1 矿床成矿规律62-65
- 6.1.1 关于成矿时代62-63
- 6.1.2 物质来源63-64
- 6.1.3 控矿因素分析64-65
- 6.2 矿床成矿模式65-70
- 6.2.1 成矿模式65-67
- 6.2.2 矿床式67-69
- 6.2.3 找矿标志69-70
- 6.3 卡林型金矿的对比研究70-76
- 6.3.1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矿床特征及对比70-72
- 6.3.2 不同区域卡林型金矿的对比72-74
- 6.3.3 我国卡林型金矿找矿方向探讨74-76
- 第七章 结论76-78
- 7.1 主要结论76-77
- 7.2 存在的问题77-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3
- 附图83-86
- 个人简历8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登红;秦燕;王成辉;陈毓川;高兰;;贵州低温热液型汞、锑、金矿床成矿谱系——以晴隆大厂、兴仁紫木凼和铜仁乱岩塘为例[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2年03期
2 王成辉;王登红;黄凡;徐珏;陈郑辉;应立娟;刘善宝;;中国金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J];中国地质;2012年05期
3 王冉;桑树勋;王文峰;易同生;赵霞;;贵州省普安矿区17号煤层中Au的富集成因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冉;黔西地区煤中金赋存分布与富集地球化学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陈本金;黔西南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机制及大陆动力学背景[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小龙;胶东新城金矿控矿构造解析及分形动力学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潘谋成;黔西南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特征及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杨治;贵州水银洞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写熹;黔西南贞丰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垂直分带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贵州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4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4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