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弋阳县姚家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发布时间:2022-01-19 13:15
在开展姚家矿区铁矿资源储量(240万t)核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赣中铁矿区已有研究成果,重点通过对姚家铁矿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同位素分析研究,认为姚家铁矿产于洪山组地层中,处在钦杭成矿带赣中(新余式)铁矿区的北东段,属沉积变质型铁矿。通过研究发现,该矿床的成因分为3个阶段:海底喷发沉积期,区域变质作用成矿期,后期褶皱改造保存期。
【文章来源】:矿产勘查. 2020,11(1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赣中铁矿田姚家铁矿构造位置图(据徐敏林等,2016)
(1)北东向断裂:为平移断层,主要有F1、F2、F3、F4、F6、F7、F8、F1 6,为成矿后构造,该组断层破坏矿体走向的连续性,错动方向一般都是西盘北移,东盘向南错动,水平错距一般20~100 m。西盘北移并错动矿体的断层有F1(11线附近)、F3(7线附近)、F8、F16(1线附近)等;唯有F6断层东盘北移,F6、F7使断层之间的矿体向北错位;尤以F8、F16规模较大、破坏较强。(2)南北向断裂:矿区内主要有F5、F9断层,其中以F5为主,主要由473中段YM1、519中段YM1、YM2和山6控制,走向155°~175°,倾向245°~265°,倾角82°~86°,走向长80~260 m,宽1~3 m不等,深90~160 m,水平断距约65~80 m,断裂面近于平直,断层角砾大小不等,棱角明显,成分是变质石英体,具分支复合现象,属成矿后构造。
区内共发现7个矿体,编号为Ⅰ1、Ⅰ2、Ⅰ3、Ⅱ、Ⅳ1、Ⅳ2、Ⅳ3(图3),均赋存于洪山组上部中层之云母片岩中,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少数呈透镜状,控制走向长约90~1260 m,延深65~400 m,总体产状178°~210°∠65°~86°,与地层产状一致,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主要分布在F5断层以东3-1线至2线和11线至7~5线之间,自下而上、由北东往南西,矿体空间分布顺序为Ⅱ、Ⅰ3、Ⅰ2、Ⅰ1、Ⅳ3、Ⅳ2、Ⅳ1。其中Ⅰ2号矿体规模最大、控制程度最高,探明资源储量占全区资源储量的66.7%;Ⅰ3、Ⅳ1、Ⅳ2、Ⅳ3号矿体为隐伏矿体,规模较小。3.2 矿石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占山元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 周丁根,黄考辉. 世界有色金属. 2016(08)
[2]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J]. 徐德明,蔺志永,骆学全,张鲲,张雪辉,黄皓. 地学前缘. 2015(02)
[3]江西新余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J]. 沈滔,陈正乐,伍俊杰,陈锐,李海东. 矿床地质. 2014(S1)
[4]江西新余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华北BIFs铁矿的对比[J]. 李志红,朱祥坤,孙剑. 岩石学报. 2014(05)
[5]江西“新余式”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陈铄.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4 (01)
[6]江西新余铁矿田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J]. 曾书明,周建廷,王学平,刘川,董国臣. 地质与勘探. 2011(02)
[7]“新余式”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J]. 余志庆,汤家富,符鹤琴. 矿床地质. 1989(04)
[8]华南晚前寒武纪硅铁建造的层位、类型与形成条件[J]. 汤加富,符鹤琴,余志庆. 矿床地质. 1987(01)
本文编号:3596917
【文章来源】:矿产勘查. 2020,11(11)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赣中铁矿田姚家铁矿构造位置图(据徐敏林等,2016)
(1)北东向断裂:为平移断层,主要有F1、F2、F3、F4、F6、F7、F8、F1 6,为成矿后构造,该组断层破坏矿体走向的连续性,错动方向一般都是西盘北移,东盘向南错动,水平错距一般20~100 m。西盘北移并错动矿体的断层有F1(11线附近)、F3(7线附近)、F8、F16(1线附近)等;唯有F6断层东盘北移,F6、F7使断层之间的矿体向北错位;尤以F8、F16规模较大、破坏较强。(2)南北向断裂:矿区内主要有F5、F9断层,其中以F5为主,主要由473中段YM1、519中段YM1、YM2和山6控制,走向155°~175°,倾向245°~265°,倾角82°~86°,走向长80~260 m,宽1~3 m不等,深90~160 m,水平断距约65~80 m,断裂面近于平直,断层角砾大小不等,棱角明显,成分是变质石英体,具分支复合现象,属成矿后构造。
区内共发现7个矿体,编号为Ⅰ1、Ⅰ2、Ⅰ3、Ⅱ、Ⅳ1、Ⅳ2、Ⅳ3(图3),均赋存于洪山组上部中层之云母片岩中,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少数呈透镜状,控制走向长约90~1260 m,延深65~400 m,总体产状178°~210°∠65°~86°,与地层产状一致,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主要分布在F5断层以东3-1线至2线和11线至7~5线之间,自下而上、由北东往南西,矿体空间分布顺序为Ⅱ、Ⅰ3、Ⅰ2、Ⅰ1、Ⅳ3、Ⅳ2、Ⅳ1。其中Ⅰ2号矿体规模最大、控制程度最高,探明资源储量占全区资源储量的66.7%;Ⅰ3、Ⅳ1、Ⅳ2、Ⅳ3号矿体为隐伏矿体,规模较小。3.2 矿石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占山元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 周丁根,黄考辉. 世界有色金属. 2016(08)
[2]钦-杭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J]. 徐德明,蔺志永,骆学全,张鲲,张雪辉,黄皓. 地学前缘. 2015(02)
[3]江西新余铁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机制探讨[J]. 沈滔,陈正乐,伍俊杰,陈锐,李海东. 矿床地质. 2014(S1)
[4]江西新余铁矿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华北BIFs铁矿的对比[J]. 李志红,朱祥坤,孙剑. 岩石学报. 2014(05)
[5]江西“新余式”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 陈铄.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14 (01)
[6]江西新余铁矿田铁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J]. 曾书明,周建廷,王学平,刘川,董国臣. 地质与勘探. 2011(02)
[7]“新余式”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J]. 余志庆,汤家富,符鹤琴. 矿床地质. 1989(04)
[8]华南晚前寒武纪硅铁建造的层位、类型与形成条件[J]. 汤加富,符鹤琴,余志庆. 矿床地质. 1987(01)
本文编号:3596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59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