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敦岛弧花岗质岩石成因与成矿差异:稻城和普朗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3-02-08 07:52
晚三叠世义敦岛弧形成过程中发育大量花岗质岩体和相关成矿系统,以28°30′N划分为南北两段,虽然南北义敦岛弧岩浆活动时限、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石成因相似,但是有关晚三叠世区域成矿差异性的机理及控制因素尚不清楚。论文聚焦义敦岛弧南北段晚三叠世金属成矿差异性机理,以北段稻城花岗质岩体为研究重点,探讨稻城花岗质岩石与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大地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岩浆起源,剖析岩浆混合作用,厘定岩浆形成时物理化学条件,对比稻城非成矿岩体和普朗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揭示晚三叠世岩浆源区的氧逸度差异是区域成矿差异性的根本原因。稻城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是215.3±1.8 Ma,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的锆石U-Pb年龄是214.2±1.4 Ma。花岗质岩石具有富碱,贫钙,低Mg、Cr和Ni,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81.00),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具有低硅,高铝,富镁铁,属于准铝质(A/CNK=0.820.98)。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与花岗质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现状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4 项目依托
1.2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3 技术路线与测试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测试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地质背景
2.1 北义敦岛弧
2.1.1 构造
2.1.2 地层
2.1.3 岩浆岩
2.1.4 矿床特征
2.2 南义敦岛弧
2.2.1 构造
2.2.2 地层
2.2.3 岩浆岩
2.2.4 矿床特征
3 稻城和普朗花岗质岩石成因
3.1 岩相学
3.2 测试结果
3.2.1 锆石U-Pb年代学
3.2.2 全岩主量元素
3.2.3 全岩微量和稀土元素
3.2.4 锆石Hf同位素
3.2.5 锆石微量元素
3.3 讨论
3.3.1 花岗质岩石类型
3.3.2 岩浆混合作用
3.3.3 岩浆源区性质
3.4 小结
4 岩浆物理化学条件
4.1 矿物学
4.2 测试结果
4.2.1 斜长石
4.2.2 黑云母
4.2.3 角闪石
4.3 讨论
4.3.1 温度
4.3.2 压力
4.3.3 含水量
4.3.4 氧逸度
4.4 小结
5 区域成矿差异性
5.1 晚三叠世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5.2 成矿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5.2.1 岩浆性质
5.2.2 源区特征
5.2.3 岩浆氧逸度
5.3 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
6 结论
6.1 主要认识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37612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现状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1.4 项目依托
1.2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1.3 技术路线与测试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测试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2 地质背景
2.1 北义敦岛弧
2.1.1 构造
2.1.2 地层
2.1.3 岩浆岩
2.1.4 矿床特征
2.2 南义敦岛弧
2.2.1 构造
2.2.2 地层
2.2.3 岩浆岩
2.2.4 矿床特征
3 稻城和普朗花岗质岩石成因
3.1 岩相学
3.2 测试结果
3.2.1 锆石U-Pb年代学
3.2.2 全岩主量元素
3.2.3 全岩微量和稀土元素
3.2.4 锆石Hf同位素
3.2.5 锆石微量元素
3.3 讨论
3.3.1 花岗质岩石类型
3.3.2 岩浆混合作用
3.3.3 岩浆源区性质
3.4 小结
4 岩浆物理化学条件
4.1 矿物学
4.2 测试结果
4.2.1 斜长石
4.2.2 黑云母
4.2.3 角闪石
4.3 讨论
4.3.1 温度
4.3.2 压力
4.3.3 含水量
4.3.4 氧逸度
4.4 小结
5 区域成矿差异性
5.1 晚三叠世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
5.2 成矿差异性的根本原因
5.2.1 岩浆性质
5.2.2 源区特征
5.2.3 岩浆氧逸度
5.3 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
6 结论
6.1 主要认识
6.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37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373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