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21 06:35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蕴藏着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多种能源。近十年来,鄂尔多斯盆地的铀矿出现了重大突破,先后发现了皂火豪、纳岭沟、大营大型铀矿床。前人对盆地北部目的层的物源与成矿的铀源做过研究,但未能取得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主要成矿目的层直罗组为研究对象,以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为基础,运用岩相学、岩石学、矿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的沉积相、直罗组砂岩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特征、物质来源与成矿铀源研究以后得出如下认识:通过研究区直罗组砂岩岩石学研究发现,岩石类型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成熟度不高,具有近源沉积的特点。结合前人的研究,盆地北部直罗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相演化与砂体厚度指示了物源方向为北西-南东的特征。砂岩碎屑成分大地构造环境投图表明,盆地北部直罗组砂岩主要的构造环境为再旋回造山带。通过盆地北部直罗组重矿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重矿物组合的分析,重矿物磨圆以棱角-次棱角为主,重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锆石-绿帘石-榍石,其次为钛铁矿、尖晶石、磷灰石、独居石等,反映出...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与意义
1.2.1 国内外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1.2.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1.2.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重矿物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
2.2 大地构造背景
2.3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4 盆地北部区域地层
2.4.1 盆地基底
2.4.2 盆地盖层
2.5 区域构造演化
3 目的层沉积相和岩性特征
3.1 目的层沉积相
3.1.1 平面特征
3.1.2 剖面特征
3.2 目的层岩性特征
3.2.1 砂岩碎屑成分
3.2.2 杂基与胶结物
3.2.3 结构构造
4 重矿物特征
4.1 重矿物形态与产状
4.2 重矿物组合
4.3 重矿物特征指数分析
5 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
5.1 碎屑锆石形态学特征
5.2 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
6 物源综合分析
6.1 盆地北部周邻岩体分布情况
6.1.1 阴山造山带
6.1.2 阿拉善地块
6.2 岩相岩性综合分析
6.3 重矿物综合分析
6.4 碎屑锆石U-Pb定年综合分析
6.5 物源区推断
7 铀的预富集探讨
7.1 铀源条件
7.2 含钛矿物和铀富集的关系
7.2.1 含钛矿物类型
7.2.2 与铀富集的关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8561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与意义
1.2.1 国内外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1.2.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
1.2.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重矿物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
2.2 大地构造背景
2.3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4 盆地北部区域地层
2.4.1 盆地基底
2.4.2 盆地盖层
2.5 区域构造演化
3 目的层沉积相和岩性特征
3.1 目的层沉积相
3.1.1 平面特征
3.1.2 剖面特征
3.2 目的层岩性特征
3.2.1 砂岩碎屑成分
3.2.2 杂基与胶结物
3.2.3 结构构造
4 重矿物特征
4.1 重矿物形态与产状
4.2 重矿物组合
4.3 重矿物特征指数分析
5 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
5.1 碎屑锆石形态学特征
5.2 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
6 物源综合分析
6.1 盆地北部周邻岩体分布情况
6.1.1 阴山造山带
6.1.2 阿拉善地块
6.2 岩相岩性综合分析
6.3 重矿物综合分析
6.4 碎屑锆石U-Pb定年综合分析
6.5 物源区推断
7 铀的预富集探讨
7.1 铀源条件
7.2 含钛矿物和铀富集的关系
7.2.1 含钛矿物类型
7.2.2 与铀富集的关系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18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401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