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新疆卡拉塔格矿集区红海VMS型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12:14

  本文关键词:新疆卡拉塔格矿集区红海VMS型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卡拉塔格 红海VMS型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Au富集特征


【摘要】:红海矿床为近年来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在卡拉塔格矿集区发现并勘查的大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型(VMS型)铜(锌)矿床,矿床位于中天山地块北侧、大南湖-头苏泉古生代岛弧带的北带,该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收集、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和室内综合研究工作,研究分析了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矿石成分、类型、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矿床围岩蚀变及矿体、矿石、矿物、蚀变、元素在三维空间的分带;通过电镜扫面和能谱测试技术初步探究了矿体中Au的富集特征;讨论了矿床成因,总结了找矿标志,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在卡拉塔格矿集区内寻找其他VMS型矿床的有利靶区,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得到以下成果和认识:1.红海VMS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奥陶统荒草坡群大柳沟组第二岩性段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呈“上层下脉”的二元结构。2.红海VMS型矿床矿石构造主要有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细粒状、细网脉状等,(1)块状矿体底部到顶部矿石类型由富铜贫锌矿石向富锌贫铜矿石变化,矿物组合变化规律为:黄铜矿+黄铁矿±黝铜矿±闪锌矿→黄铜矿+闪锌矿±黝铜矿±方铅矿±黄铁矿,(2)脉状矿石为富铜的黄铜矿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黄铁矿。3.红海VMS型矿床的主成矿元素为Cu、Zn,含少量的Pb、Au、Ag,块状矿石中Cu的品位从核部向边部呈递减趋势,Zn的品位与Cu的品位成负相关关系;网脉状矿体整体Cu品位变化不大,块状矿石Cu的品位大于网脉状矿石。4.矿体下盘、矿体内及矿体上盘蚀变类型不同,矿体下盘网脉状矿体围岩蚀变范围较大且蚀变较强烈,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等蚀变,矿体下盘围岩蚀变强度最强,矿体内和矿体上盘蚀变较弱。5.红海VMS型矿床块状矿石中Au元素以包体形式呈椭圆状和不规则状分布于金属矿物表面、边缘或裂隙中,主要富集在块状矿体顶部,与黄铁矿,方铅矿及闪锌矿共生,Au元素的富集成因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6.通过黄铜矿Re-Os及下盘绢云母Ar-Ar定年测试精确厘定红海VMS型矿床成矿时代为434Ma。7.在矿集区内指出了一个有利成矿地段:红海南延预测区。
【关键词】:新疆卡拉塔格 红海VMS型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Au富集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前言12-21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12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2-18
  • 1.2.1 VMS型矿床的基本特征和研究现状12-16
  • 1.2.2 红海矿床及卡拉塔格矿集区的研究现状16-18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工作18-21
  • 1.3.1 研究内容18
  • 1.3.2 研究方法18-19
  • 1.3.3 主要工作19-21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21-28
  • 2.1 区域地质背景21-23
  • 2.2 卡拉塔格矿集区地质特征23-28
  • 2.2.1 矿集区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24-26
  • 2.2.2 矿产及成矿作用26-28
  • 第三章 红海VMS型矿床地质特征28-69
  • 3.1 矿区地质及含矿建造特征28-32
  • 3.1.1 矿区地质概况28
  • 3.1.2 容矿火山岩层序28-32
  • 3.2 矿体特征32-47
  • 3.2.1 矿体类型及基本特征32-36
  • 3.2.2 矿体空间变化特征36-47
  • 3.3 矿石矿物特征47-55
  • 3.3.1 矿石类型及矿石矿物基本特征47-50
  • 3.3.2 主要脉石矿物特征50-51
  • 3.3.3 矿物生成顺序及成矿期次51-52
  • 3.3.4 矿石的空间分带特征52-55
  • 3.4 矿石的化学成分特征55-66
  • 3.4.1 成矿元素特征55-59
  • 3.4.2 矿化元素组合59-62
  • 3.4.3 硫化物稀土元素特征及讨论62-66
  • 3.5 围岩蚀变特征66-69
  • 3.5.1 矿体的围岩蚀变特征66-67
  • 3.5.2 蚀变矿物空间分带67-69
  • 第四章 金富集特征研究69-75
  • 4.1 红海矿床金元素富集特征69-74
  • 4.2 红海矿床Au元素迁移讨论74-75
  • 第五章 矿床成因、成矿模式与找矿预测75-86
  • 5.1 矿床成因类型厘定75-76
  • 5.2 成矿年龄76-80
  • 5.3 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80-82
  • 5.3.1 成矿流体性质80-81
  • 5.3.2 成矿物质来源81-82
  • 5.4 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讨论82-84
  • 5.5 找矿预测84-86
  • 第六章 结论86-88
  • 参考文献88-94
  • 致谢94-95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裕生;梅燕雄;董建华;;矿床(体)地质定位型式[J];矿床地质;2010年S1期

2 А.И.金兹堡 ,张振根;长石交代岩——新矿床成因类型[J];地质地球化学;1973年03期

3 孙延绵;陈毓川;;从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看我国矿床地质研究工作的发展[J];矿床地质;1984年04期

4 薛丕东;周有庆;;江苏爱景山锶矿床成因类型初探[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5 聂凤军;白乃庙铜矿床成因类型的新认识[J];中国地质;1990年03期

6 毕可辉;谭文化;曹烨;;铌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综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22期

7 杜国银,王勇毅;人工矿床勘查开发的若干问题及我国的现状[J];矿床地质;2002年04期

8 陈国达;多因复成矿床并从地壳演化规律看其形成机理[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2年01期

9 张天祯;;《山东矿床》介绍——一部160万字的《山东矿床》即将出版发行[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2期

10 朱奉三;金矿床成因类型划分的讨论[J];黄金;198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葛良胜;;金矿床分类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张涛石;;论含钪矿床[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3 郑义;张莉;刘春发;秦雅静;;北疆造山型矿床:来自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的证据[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贾国志;梁海军;赵春荣;赵淑华;;中国北方兴蒙-吉黑地槽金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红阳;阿尔泰矿床富集区成矿规律与地壳演化[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8年

2 赵晓霞;山西辛庄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于凤金;红透山式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王功文;基于遥感与GIS的区域矿床保存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王核;西天山北部地区铜、金等多金属成矿学研究及矿床定位预测[D];中南大学;2001年

6 李建康;川西典型伟晶岩型矿床的形成机理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静;卡特巴阿苏金铜矿矿床地质及成矿背景[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洪兵;复杂难采大水矿床安全开采综合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曦;新疆卡拉塔格矿集区红海VMS型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沈智军;吉林延边杜荒岭金(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石建广;矿床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王辉;吉林省安图地区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小东;宁夏香山腰岘子铜(银)矿床及其控矿构造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冯启伟;新疆鄯善县喜迎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李宏斌;河北平泉下金宝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10 董晋琨;福建寿山石矿床的矿物学研究和成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583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583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5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