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流变特性的水力冲孔孔径变化规律及防堵孔技术
本文关键词:考虑流变特性的水力冲孔孔径变化规律及防堵孔技术
更多相关文章: 孔径变化规律 防堵孔技术 水力冲孔 蠕变变形 注气驱替
【摘要】:通过分析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的受力特征,建立了考虑煤的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的水力冲孔周围煤体黏弹塑性模型,分析了水力冲孔的卸压增透效果和孔径变化规律,制定了防止钻孔堵塞和注气驱替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水力冲孔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周围煤体的渗透率,冲煤量越多,水力冲孔的卸压范围越大,煤体的渗透率提高的幅度越大;2由于煤的流变特性水力冲孔钻孔会产生缩孔现象,地应力越大,煤体强度越低,钻孔周围煤体的蠕变变形越剧烈,钻孔就越容易被堵塞,一旦抽采通道被堵塞,瓦斯抽采效果就会大幅度的降低;3采用下套管防堵孔技术,人工保留一条抽采通道,可长时间抽取高浓度瓦斯,抽采效果提高了2.7倍;4注气驱替与水力冲孔技术结合,单孔抽采纯量增加了8.1倍,可有效的提高瓦斯抽采效果。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安全技术培训学院;
【关键词】: 孔径变化规律 防堵孔技术 水力冲孔 蠕变变形 注气驱替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4099) 国家安监局基金资助项目(henan-0032-2015AQ) 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B2014-005)
【分类号】:TD712.6
【正文快照】: 水力冲孔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卸压增透措施之一,在松软低透气性煤层取得了较好的瓦斯灾害防治效果[1-3]。瓦斯抽采实践表明,采取过水力冲孔措施后,钻孔周围煤体透气性系数会增大十几倍[4-5],但是瓦斯抽采浓度衰减较快,仅十多天后钻孔的抽采浓度就降低为5%以下,抽采效果大幅度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佰顺;周杨洲;;水力冲孔喷嘴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J];煤矿安全;2011年04期
2 郭香印;;最佳水力冲孔位置的确定[J];中州煤炭;2011年08期
3 杜润魁;刘进京;;穿层水力冲孔技术的应用及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年20期
4 刘明举,孔留安,郝富昌,辛新平,魏国营,刘彦伟;水力冲孔技术在严重突出煤层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05年04期
5 邱忠禄;;水力冲孔在潘二矿的应用[J];煤;2008年06期
6 任培良;刘彦伟;魏建平;刘明举;;水力冲孔防突技术在潘一矿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1期
7 刘明举;何志刚;魏建平;刘彦伟;;水力冲孔消突技术在谢桥矿的应用[J];煤炭工程;2009年08期
8 高振周;王建军;;水力冲孔喷嘴几何参数对喷嘴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J];煤;2009年09期
9 李国旗;毛振彬;任培良;;底板巷水力冲孔快速消突技术在李沟矿的应用[J];煤矿安全;2009年11期
10 夏仕柏;赵文武;刘彦伟;孟磊;;水力冲孔快速消突效果分析[J];煤矿安全;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仕柏;;水力冲孔在潘二矿的应用与研究[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2 胡金红;;底位巷水力冲孔有效影响半径考察及治理效果研究[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3 吴松贵;孙家应;王健;;地面辅助消突钻孔水力冲洗煤体工艺在矿建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4 ;未入选的论文题目(203篇)[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5 陈军;曾春贵;童文文;;下向抽采钻孔快速消突成套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杨洲;穿层水力冲孔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2 任培良;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赵文武;淮南矿区典型煤层水力冲孔技术参数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振周;煤矿井下水力冲孔快速消突的射流特性与防突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献林;新安煤田水力冲孔消突效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申伟鹏;煤矿水力冲孔射流的数值模拟与破煤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国俊;淮南矿区水力冲孔技术参数优化及效果考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孙拣生;突出煤层底板水力冲孔消突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9 陈雷;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水力冲孔防突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建;采动影响煤层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9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68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