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震源机制解的矿井采动应力场反演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8-31 13:36

  本文关键词:基于震源机制解的矿井采动应力场反演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采矿工程 深部开采 矿震 震源机制 采动应力场


【摘要】:为反演采动应力场,以老虎台矿井为研究背景,应用地震学的岩体破裂震源机制解答方法,求解出矿井范围81个强矿震的震源机制,结合现场调查和地应力测量,分析矿井尺度岩体采动应力场的规律。研究发现:由于不同性质断层的切割和不同的采动方式,导致采动过程矿井范围岩体主应力性质并非一致,表现出分区特征;一个共性特征是,相对于原岩应力场,采动应力场最小主应力轴由近水平转变为近垂直;进入深部开采,正断层不只是流体的存储空间和运移通道,其在采动应力作用下可活化异变为逆冲断层运动,并可灾变为强矿震能量释放;震源机制解对矿柱失稳、顶板大规模垮落、正断层逆冲灾变、逆断层活化等具有明确指示意义。矿井布设工程度微震监测系统,跟踪、反演分析采动过程岩体破裂机制,可以超前发现采动断层活化与异变成灾趋向,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抚顺市地震局;
【关键词】采矿工程 深部开采 矿震 震源机制 采动应力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025)~~
【分类号】:TD31
【正文快照】: 3.抚顺市地震局,辽宁抚顺113006)1引言采动导致矿井原岩应力场异变为采动应力场,采动主应力的演化对岩层运移方式和岩体动力灾变具有指示意义,对动态调整开采部署和防治矿压具有指导作用[1]。矿井岩体主应力通常通过现场实地测量获取。但由于受采场布置、测量成本和测量周期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海峰;采动坡体稳定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J];矿山测量;2000年02期

2 孙世国,蔡美峰,王思敬;矿山复合采动效应的时空属性[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06期

3 邵强,冯德学;采动影响下公路损害特征及防护[J];煤炭工程;2004年02期

4 王冬梅;煤矿区采动损害预计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5期

5 李凤明;;采动区地表减沉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矿开采;2006年01期

6 郎志俊;谢伟;夏军武;;采动损害控制治理探讨[J];煤;2009年11期

7 周兴国;王东权;;煤矿区桥梁抗采动地基加固设计研究[J];河南建材;2011年04期

8 赵希伟;张燕海;王列平;;许疃矿非采动沉降趋势预测与安全监测研究[J];矿山测量;2012年02期

9 何万龙;孔昭璧;康建荣;;山区采动滑移的应力—应变模型[J];矿山测量;1991年02期

10 王金庄;吴立新;胡世彬;王卫东;;山区不同类型房屋的采动损害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J];世界煤炭技术;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学理;;矿山采动损害治理工程对策及环境重建[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2 杜青龙;;煤矿采动对地表烟囱的影响实例分析[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何万龙;胡德礼;康建荣;;山区采动坡体的应力应变数值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4 范学理;;矿山采动损害研究领域的再思考与定位建议[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夏玉成;;应用元胞自动机方法预测煤矿区采动损害的演化态势[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沈永祥;徐建斌;;矿区采动破坏土地的治理[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7 刘天泉;;矿井采动影响力学及其在特殊开采技术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8 刘天泉;;矿山采动影响学及特殊开采技术的新进展[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9 马文顶;赵海云;张少华;;岩体采动破坏物理模拟再现新探讨[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10 张华兴;徐乃忠;胡炳南;康永华;王明立;刘鸿泉;赵有星;张刚艳;孙洪星;梁京华;王建学;许延春;宋孝平;陈千;谭永强;陈佩佩;刘治国;;矿区采动减沉技术[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晓荣;矿井深部煤层底板采动效应的岩体结构控制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2 徐平;采动沉陷影响下埋地管道与土相互作用及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陈伟;陕北黄土沟壑径流下采动水害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孔胜利;采动煤岩体离散裂隙网络瓦斯流动特征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傅睿智;浅埋藏近水平特厚煤层采动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于广云;采动区大变形扰动土物理力学性质演变及工程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何姣云;矿山采动灾害监测及控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夏玉成;构造环境对煤矿区采动损害的控制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9 徐文全;采动空间围岩应力监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高保彬;采动煤岩裂隙演化及其透气性能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胜云;采动曲率变形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吴鸿涛;厚松散层重复采动下地表沉陷移动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段昆鹏;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高速公路压煤采动影响的适应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田薇;采动损害的技术与经济评价系统研究及其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王冬梅;基于地质观点的煤矿区采动损害预计系统[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6 尹志明;马桑湾采动滑坡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0年

7 院雷;露天地下联合开采采动损害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牛宗涛;采动区建筑物变形特性研究与工程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业显;大柳塔矿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李运成;煤层底板岩体结构对采动效应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658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658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3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