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回线井下磁共振探测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回线井下磁共振探测试验研究
【摘要】:随着磁共振探测技术的发展,我国磁共振找水技术逐渐走向成熟,而作为唯一一种直接找水的物理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地面找水工作,将其应用于煤矿井下以及隧道灾害水源探测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研究内容依托于国家“十二五”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灾害水源(隧道/矿井)直接探测仪器装备研制与应用》,针对煤矿/隧道灾害水源利用多匝小回线工作装置进行探测试验研究。通过井下和地面磁共振法试验研究,本文利用井下地面实际数据,将井下噪声与地面噪声进行对比分析,由于井下巷道中磁共振仪距离金属、电缆等更近,井下MRS信号受到的噪声影响更大,仪器抗干扰能力更弱,数据信噪比更低;试验采用磁源发射装置,对比圆形、矩形以及“8”字形接收回线装置的抑噪效果,无论井下还是地面“8”字形回线接收装置抑噪效果最好,信噪比较高;当在噪声环境复杂的地区时,我们可以先将“8”字形回线装置平铺地面,在平面内不断变化铺设方向,找到最佳的噪声抑制方向,然后进行探测,可以获得较高信噪比。最后试验对比简单叠加、阀值叠加以及加权叠加的抑噪效果,加权叠加优于其他两种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信噪比,本文将阀值叠加与加权叠加联合应用;根据噪声处理方法以及实际资料处理提出最佳抑噪方法:“8”字形接收回线装置+阀值叠加+加权叠加+(自适应陷波)+低通滤波。为了开展井下小回线磁共振探测试验研究,本文采用矩形磁源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在地面进行探测试验研究,以线圈的一条边为轴,通过不断改变发射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角度,即改变人工磁场与地磁场之间的夹角,研究MRS信号响应特征,对比反演结果,当人工磁场与地磁场方向夹角90°时,MRS信号最强;根据地面试验结果,本文应用上述MRS信号处理方法对井下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瞬变电磁法与磁共振法联合应用,进行井下水仓试验。试验设置磁源发射方向,将人工磁场与地磁场方向夹角呈90°布置,先进行瞬变电磁法探测,在电位剖面图上找到低阻异常点,异常点电位明显高于其他点,响应最强;利用磁共振法对异常点进行探测验证,探测点对应的探测深度,含水量较大,最高达到80%;同时在无水巷道进行试验研究,反演结果为含水量很低,最高仅为4%。无水情况比有水情况下的反演结果低二十倍,可见磁共振法对井下水仓的探测反应灵敏。因此,地面处理方法同样适用于井下,且效果明显。本文通过对多匝小回线井下磁共振进行试验研究,联用井下瞬变电磁法和磁共振法,验证了该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希望可以为今后应用磁共振法探测老空水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磁共振 多匝小回线 “8”字形回线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3;P631.8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8
- 变量注释表18-19
- 1 绪论19-25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9-20
- 1.2 磁共振研究现状综述20-23
- 1.3 研究内容23-24
- 1.4 论文组织结构24-25
- 2 小回线磁共振探测原理25-34
- 2.1 磁共振找水原理25-30
- 2.2 磁共振信号处理流程30-32
- 2.3 商用磁共振及医用磁共振对比研究32-34
- 3 磁共振信号的消噪处理34-45
- 3.1 磁共振MRS信号中的噪声种类34-35
- 3.2 磁共振线圈装置抑噪35-39
- 3.3 MRS信号的叠加方法抑噪39-44
- 3.4 抑制MRS信号中的噪声方法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4 小回线磁共振探测试验研究45-69
- 4.1 地面方形小回线磁共振探测试验研究45-61
- 4.2 地面“8”字形小回线磁共振探测试验研究61-67
- 4.3 本章小结67-69
- 5 小回线井下磁共振与瞬变电磁法联合试验研究69-80
- 5.1 井下磁共振与瞬变电磁法的优缺点69-70
- 5.2 井下磁共振与瞬变电磁法联用应用实例70-78
- 5.3 本章小结78-80
- 6 结论与展望80-81
- 6.1 结论80
- 6.2 展望80-81
- 参考文献81-84
- 作者简历84-86
- 学位论文数据集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云波;;矿井瞬变电磁重叠回线装置实验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2年08期
2 蒋邦远;;深部找矿与蒋氏TEM双定源回线装置方案[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年S1期
3 何汉林;孟爱华;祝甲明;;GMM不饱和小回线迟滞模型的修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周楠楠;薛国强;;瞬变电磁勘查中圆回线模拟方形回线的误差分析[J];物探与化探;2012年S1期
5 苏发,,侯召宇;近区大回线双频组合电磁波地电探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4期
6 蒋邦远;;TEM中心回线中—远带响应特征[J];物探与化探;2010年02期
7 蒋邦远,张杰;TEM中心回线测深解释新参数Δn的数学模型研究[J];物探与化探;2002年06期
8 肖勇;黎刚;;中心回线TEM勘探中的野外试验要点[J];物探与化探;2013年05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沈宏;;110kV剑鹤Ⅰ回线雷害综合治理[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2 石显新;;大功率小发射回线TEM的电源脉冲压缩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陈明生;闫述;石显新;;小回线装置TEM法在病害地质勘察中的应用[A];国家安全工程地球物理研究——第二届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瞬变电磁回线法寻找浅部小型隐伏矿[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博通;同塔多回线智能跳合闸方案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培生;小回线井下磁共振探测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张朝乾;同杆四回线故障选线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邓孟华;同杆四回线的故障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刘玲;跨电压等级同杆四回线的继电保护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任明珠;同塔四回线继电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管世锋;混压同塔四回线故障选线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7 王红;同杆多回线故障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66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76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