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跳频通讯的液压支架工作状态无线采集和监测系统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无线跳频通讯的液压支架工作状态无线采集和监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针对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机械状态信息获取困难,无法监测其工作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跳频通讯感知液压支架工作状态的方法,设计了无线感知传感器,它利用电阻式应变片将压力、应力等力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无线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开发了基于C8051F020和n RF905射频电路的无线收发模块,模块之间通过无线跳频的方式通讯,在多个信道进行数据传输,可避免同频信号对传输数据的干扰。基于IEEE 802.11相关协议,采用CSMA/CA、RTS/CTS/DATA/ACK握手机制和CRC差错校验机制,可确保无线通信的可靠性。考虑液压支架的支护状态和安全强度,提出了液压支架安全程度分级方法,实现对液压支架机械故障的预警,进而为液压支架的寿命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煤矿电气设备与智能控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液压支架 无线跳频通讯 安全分级 状态监测
【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0S2013ZR0493)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31101029)
【分类号】:TD655.3
【正文快照】: 液压支架作为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的关键支护设备,由于其所处工况环境复杂,长时间在高强度载荷作用下,会出现结构件形变、磨损、断裂等机械故障[1],从而引发大面积的压架事故,直接影响整个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安全。目前,国内对于液压支架的故障检测主要是通过人员识别和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刚;;采场支架刚度实验室测试及与顶板下沉量的关系[J];煤炭学报;2015年07期
2 王洪伟;董志峰;;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机构运动学分析[J];机械传动;2015年04期
3 李拥军;谢嵘;谭晓青;;基于冲突指示和分组隐藏节点冲突解析策略[J];软件学报;2014年06期
4 郭树林;;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常见故障及处理[J];现代矿业;2014年01期
5 杨永枝;宋建成;马春燕;付峻青;杨栋;;磁控位移传感器设计与开发[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12期
6 曹秀岚;吴杰;米新磊;田裕鹏;周克印;;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感知状态监测[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7 赵锐;;液压支架检测检验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煤矿机械;2011年12期
8 陈渊;马宏伟;;煤矿液压缸环焊缝缺陷超声成像检测系统的研制[J];无损检测;2009年09期
9 邓阳春;陈钢;杨笑峰;徐彤;;确定压力容器安全系数原则[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10 曲淑英;吴江龙;袁苗苗;;低碳钢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的讨论[J];力学与实践;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刚;;支架初撑力对矿压显现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海峰;液压支架虚拟监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仕明;结构应变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鑫;宋建成;田慕琴;陈惠英;李新胜;;基于无线跳频通讯的液压支架工作状态无线采集和监测系统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6年09期
2 沈鑫;曹敏;李仕林;王昕;刘清蝉;;区域和省级计量中心电能表标准装置准确性远方检测及状态监测技术研究[J];电子器件;2016年04期
3 任艳芳;宁宇;徐刚;;浅埋深工作面支架与顶板的动态相互作用研究[J];煤炭学报;2016年08期
4 董明;马宏伟;陈渊;;采煤机惰轮轴疲劳裂纹超声检测研究[J];煤炭技术;2016年08期
5 张文杰;任慧;高云广;刘宗伟;冯君玲;;用于煤矿综采工作面的位移传感器优化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6年03期
6 徐刚;宁宇;闫少宏;;工作面上覆岩层蠕变活动对支架工作阻力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6年06期
7 刘小根;万德田;孙景春;许威;唐健正;;支撑物缺位对真空玻璃应力和变形影响分析[J];门窗;2016年04期
8 韩文静;宋进朝;;液压支架材料的声发射拉伸损伤机制研究[J];煤;2016年03期
9 姚兆祯;张丽艳;李辉;王秉熙;;基于ANSYS的AP1000安注箱壳体强度可靠性分析[J];压力容器;2016年02期
10 薛晶波;;井下液压支架多发故障的预防探究[J];江西煤炭科技;201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鹏程;综采工作面端头及超前支护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永鹏;动力学参数测量装置的研究与实现[D];中北大学;2014年
2 莫培旺;桥梁健康检测数据采集及其技术实现[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朋;华心祝;陈登红;;采高对工作面支架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2014年07期
2 程骏;;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设计研究[J];煤炭工程;2013年S1期
3 王鑫;;浅谈液压支架在综采工作面中的功能与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06期
4 黄向东;刘立丰;谭久彬;马标;;调幅式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峰值检波电路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11期
5 徐丽;张文海;李晓岚;;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力矩电机-电流特性线性度[J];微特电机;2012年10期
6 宋黎明;杨前明;谢计业;李微;;电感式位移传感器输出特性仿真分析[J];机电工程;2012年07期
7 周跃进;张吉雄;聂守江;张强;周楠;;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受力分析与运动学仿真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张小波;程良伦;;SAHRC:一种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控制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8期
9 孙凌逸;黄先祥;蔡伟;夏梅尼;;基于神经网络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10 王云飞;李辉;李云彬;;利用模糊推理的证据理论信息融合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3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忠;综采工作面场景及覆岩垮落的动态虚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培举;两柱掩护式放顶煤支架与围岩关系及适应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3 宋洪军;基于中间件和虚拟现实的异构机器人作业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侯敬巍;基于虚拟现实的遥操作工程机器人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刘姗姗;基于P2P的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蒋自成;基于虚拟现实的航天器手控交会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赵新灿;增强现实维修诱导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蔡林沁;基于Agent的煤矿智能虚拟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张耀欣;高性能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鹿志发;浅埋深煤层顶板力学结构与支架适应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文亮;无线应变测试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2011年
2 张茜;桥梁分布式应变测试系统研究与开发[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华斌;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应变监测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4 王智勇;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定义拓扑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徐俊;低功耗无线应变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祁长璞;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郑宇翔;基于应变传感器的无线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杨建春;大佛寺长江大桥结构状态参数监测系统的工程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曾黄麟,蒋宁;跳频锁相频率合成器研制[J];四川轻化工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秦义;结合跳频的二重频率分集四相差分移相组合编码调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甘欣辉;;快速测频技术在跳频检测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吴凡;姚富强;李玉生;;跳频同步正交网台信号分选关键技术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何松柏;王琪贤;周尚波;;混沌跳频无线通信研究[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4 陈诚;曹秀英;帅富强;;数字跳频对讲机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廖梁兵;张红雨;;DDS杂散分析及一种跳频源设计[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吕波;孙江平;袁乃昌;;改善锁相环跳频时间的方法研究[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倪琳娜;赵振岩;于海锋;;基于MATLAB的跳频同步仿真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张贵福;;小型超宽带跳频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9 邢立鹏;胡旭;李晨辉;于伟;楚世理;;基于遗传退火算法的战场跳频频率分配仿真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左广霞;李正生;李庆坤;;基于ISA总线的跳频收发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沈嘉;谁是终结者[N];通信产业报;2005年
2 晓弈;无线生活的新起点[N];人民邮电;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雷;XX型微型低功耗高速跳频源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赵越;基于跳频调制的单相逆变电源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3年
3 李国鑫;Link16数据链信号的识别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岳海啸;高速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基带设计[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5 宿兴辉;跳频OFDM及相关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张太江;现代微波PLL跳频源设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刘武广;X、Ku波段宽带低噪声雷达跳频源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涛;多网络通信与安全的研究和实现[D];东北大学;2009年
9 吕捷;S波段低杂散高速跳频频综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裴俊;一种自适应跳频无线数据传输平台的开发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91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9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