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胶凝材料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新型胶凝材料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
【摘要】:为使充填体达到所需强度,采用胶固粉代替水泥作为胶凝材料,以克服传统水泥在充填过程中表现出的早期强度低、成本高等缺点。利用吉林某铁矿的全尾砂进行了一系列的充填配合比试验。试验分别采用水泥及胶固粉单独作为充填胶凝材料,改变其掺量,并测量充填体的28 d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胶固粉代替水泥作为充填胶凝材料可使充填体的28 d单轴抗压强度提高3~5倍,且胶固粉掺量每增加3%可使充填体的28 d单轴抗压强度提高4~9 MPa。充填体强度与胶固粉掺量和料浆浓度成正比,可通过适度减少胶固粉掺量而提高浓度的方法优化充填体力学性能,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胶固粉 单轴抗压强度 充填体 经济效益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BAB08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374034)
【分类号】:TD853.34
【正文快照】: 充填采矿法因其显著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已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矿山。随着地下开采工作的推进,充填料浆逐步回填到地下采空区,固结后可支撑上覆岩层,防止地表塌陷及顶板冒落,有效提高矿柱回采率[1-4]。因此,充填体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其最低强度需满足回采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代强,姚中亮,唐绍辉,杨耀亮;充填体单轴压缩韧性性能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2 许文远;杨小聪;郭利杰;;充填体不均匀性相似模拟实验研究[J];金属矿山;2011年05期
3 G.D.Aitchison;M.Kurzeme;D.R.Willoughby;;矿山充填体的地质力学因素 第一部分:充填体设计的合理方法[J];有色矿山;1976年Z1期
4 ;矿山充填体的地质力学因素 第二部分:充填体反应机理的研究[J];有色矿山;1976年Z1期
5 薛奕忠;安庆铜矿高阶段矿房充填体稳定性的探讨[J];有色矿山;1998年05期
6 胡华,崔明义;高水材料硬化体特性及其充填体力学作用机理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05期
7 王正辉;充填体的质量与控制[J];采矿技术;2001年03期
8 刘志祥,李夕兵;爆破动载下高阶段充填体稳定性研究[J];矿冶工程;2004年03期
9 罗建祥;影响胶结充填体强度的因素分析[J];甘肃冶金;2005年02期
10 胡飞宇;;安庆铜矿特大型采场充填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鹏博;樊忠华;明世祥;;充填体支撑矿柱的作用机理研究[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贝建刚;;采场充填体稳定性理论分析与改进措施[A];晋琼粤川鲁冀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二十一届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孙恒虎;刘文永;杨宝贵;刘华生;;高水固结充填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进展[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建峰;二矿区“一线工作法”提升工作效率[N];金昌日报;2008年
2 李建东;解决井下充填水分流难题[N];金昌日报;2008年
3 李兴文;江铜东同矿业实现采充平衡[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记者 刘泽民 通讯员 盛佳;长沙矿山院两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斌;金川二矿区充填体可靠度分析与1#矿体回采地压控制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姚振巩;矿山充填体作用机理与铝基复合充填胶凝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刘志祥;深部开采高阶段尾砂充填体力学与非线性优化设计[D];中南大学;2005年
4 吴锐;综放巷内预充填无煤柱掘巷围岩结构演化规律与控制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江文武;金川二矿区深部矿体开采效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朱和玲;松软破碎型复杂矿体开采技术优化与过程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东同V号矿体充填体下阶段矿柱稳定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荣军;复杂条件下某矿体双中段回采开采效应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余乐兴;不同粒级充填体单轴压缩条件下力学性能及声发射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丽;磷尾矿充填体中有害元素的溶出行为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5 贺发远;金川二矿区充填体质量与成本控制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周士霖;深部开采充填体稳定性及与岩体智能匹配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吴祥辉;胶结充填体强度模型与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洋;煤矿充填离析规律与充填体合理强度设计[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9 兰文涛;充填体碳化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周华林;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充填体合理强度分布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1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89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