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裂纹起裂规律对煤岩体破裂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3 00:01

  本文关键词:裂纹起裂规律对煤岩体破裂行为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压缩状态 张开型裂纹 闭合裂纹 起裂应力 煤岩体


【摘要】:为获得压缩状态下含不同类型裂纹的煤岩体破裂行为,基于断裂力学分析张开型裂纹和闭合裂纹的起裂规律,研究裂纹类型对煤岩体抗破裂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何参数及荷载对裂纹起裂规律的影响显著,含不同类型裂纹的煤岩体破裂特点相异.煤岩体含裂纹倾角越接近40~60o,长度越长,侧压系数越小,张开型裂纹曲率半径越大,闭合裂纹裂纹面摩擦系数越小,裂纹起裂应力越小,煤岩体也越易破裂,据此,提出了根据裂纹类型估算煤岩体破裂难易程度的方法.
【作者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瓦斯研究分院;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压缩状态 张开型裂纹 闭合裂纹 起裂应力 煤岩体
【分类号】:TD313
【正文快照】: 2.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7)0引言煤岩体中存在大量的节理和裂隙,在荷载作用下裂纹尖端易产生应力集中,当应力强度因子达到岩石断裂韧度时裂纹就会发生扩展,煤岩体开始破裂,裂隙的存在,降低了煤岩体的宏观强度,极易引发各类工程事故[1-3],众多学者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万成;逄铭璋;唐春安;黄志平;李慎刚;;含预制裂纹岩石试样在动载荷作用下破裂模式的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2 毕贤顺;陈华艳;;FGM受冲击载荷作用下裂纹尖端应力的数值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宋彦琦;周宏刚;李名;孙川;;含裂纹岩体模型应力场的理论及数值计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9期

4 朱传奇;马海峰;张晓飞;郭峰;;单轴压缩下单一闭合裂纹对煤岩体破裂行为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4年10期

5 邵伟;陈有亮;周有成;罗仁安;;单轴压缩条件下含闭合双裂纹体岩石类材料的破坏机理[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车法星,黎立云,刘大安;类岩材料多裂纹体断裂破坏试验及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7 李银平;杨春和;;裂纹几何特征对压剪复合断裂的影响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8 李夕兵;贺显群;陈红江;;渗透水压作用下类岩石材料张开型裂纹启裂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9 周群力;岩石压剪断裂判据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87年03期

10 杨慧;曹平;江学良;黄尚安;黎振兹;许明情;;双轴压缩下闭合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与数值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强;压缩作用下岩体裂纹起裂扩展规律及失稳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恩权;蔡永昌;朱合华;;单轴压缩岩石不同边界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2 胡义;徐光黎;申艳军;朱可俊;;块体理论在水电站洞室围岩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3 吕霁;崔颖辉;刘佳;鲁海;;岩石力学强度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李伟;谢和平;王启智;;大理岩动态劈裂拉伸的SHPB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6年01期

5 宋小林;张继春;郭学彬;肖正学;;软弱顺倾岩体爆破层裂的准静态力学模型应用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8年06期

6 张鹏;陈剑平;张丽;肖云华;;隧道围岩断面轮廓分维数与岩体质量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孔秋珍;谢锋;余武军;李柱;;城市浅埋隧道施工对地面房屋影响的数值计算[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8 李强;杨庆;栾茂田;;高围压下岩石椭圆裂纹面构型变化规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李战鲁;王启智;;用矩形双臂梁测定岩石动态断裂韧度[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盛;王千红;樊鸿;;平台巴西圆盘抗拉强度公式修正系数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辉;康毅力;李大奇;游利军;;致密砂岩储层裂缝面结构模型及应力敏感性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黎立云;车法星;刘大安;;复合型多裂纹体初始断裂破坏分析[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3 宋小林;谢和平;王启智;;大理岩的高应变率动态劈裂实验[A];Hopkinson杆实验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夏桂云;Yoshimine M;宋丽;;统一强度理论对土质材料的实验验证和对比[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强;秦四清;马平;;岩石蠕变的应力-应变比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6 杨慧;曹平;江学良;黎振兹;;闭合裂纹断裂的有效剪应力准则[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7 王新友;;准脆性类材料岩石与混凝土的断裂模型[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8 朱可善;刘东燕;张永兴;;有边裂纹砂岩的压剪断裂试验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9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杜春志;刘卫群;茅献彪;;非协调数值方法及岩石材料脆断研究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邓华锋;库水变幅带水—岩作用机理和作用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志国;深部开采上覆岩层中采动裂隙网络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尤嘉;膏溶角砾岩水损伤特性和机理的细观力学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于雪梅;岩土材料中球形孔洞膨胀问题的力学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于永江;煤体非均质随机裂隙模型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10 徐奴文;高陡岩质边坡微震监测与稳定性分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义洪;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贾伟;佛岭隧道破碎带围岩蠕变变形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汪磊;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5 王建钧;水平定向钻孔应力—应变及失稳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殷凤霞;大红山铜矿435中段54-58盘区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葛宏亮;地下水诱发的隧道灾害的处治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缑勇;含孔道大理岩圆柱试样的力学性质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9 田世斌;压缩作用下含预制裂纹石膏板裂纹扩展规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超;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压剪复合断裂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平,张永兴,哈秋聆;裂隙岩体加载和卸荷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2 黎立云,车法星,卢晋福,刘大安;单压下类岩材料有序多裂纹体的宏观力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夕兵,古德生;岩石在不同加载波条件下能量耗散的理论探讨[J];爆炸与冲击;1994年02期

4 易志坚;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一种新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5 闫明;孙志礼;杨强;史研研;;两平行热疲劳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6 张大林,栾茂田,杨庆,田荣;基于流形方法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数值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7 杨新辉,栾茂田,杨庆,叶祥记,樊成;简化脆性断裂裂尖模型及复合型断裂判据[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8 唐晨,顾晓辉,,云大真;确定应力强度因子的实验-计算混合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9 陈培善,谷继成,李文香;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地震的破裂过程和地震预报[J];地球物理学报;1977年03期

10 赵永红;岩石弹脆性分维损伤本构模型[J];地质科学;199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枫;岩石压剪断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郭少华;岩石类材料压缩断裂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李强;压缩作用下岩体裂纹起裂扩展规律及失稳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志强;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细观特征及其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慧;双轴压缩下含闭合裂纹有限岩板的断裂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斌;;煤岩体结构钻孔观测手段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29期

2 程鹏;王龙飞;刘江伟;;煤岩体声发射判别研究[J];山西焦煤科技;2013年02期

3 谢东海;冯涛;赵延林;万文;朱川曲;;裂隙煤岩体的流固耦合精细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尹光志,李贺,鲜学福,冯涛;煤岩体失稳的突变理论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5 李磊;梁旭太;徐浩;;受载煤岩体的红外辐射机理和传播规律探索[J];中国煤炭工业;2007年08期

6 张春会;于永江;岳宏亮;赵全胜;;随机分布裂隙煤岩体模型及其应用[J];岩土力学;2010年01期

7 黄炳香;程庆迎;刘长友;魏民涛;付军辉;;煤岩体水力致裂理论及其工艺技术框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8 宁宇;煤岩体化学加固作用的力学原理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1996年05期

9 赵正军,田取珍,李兰秀;煤岩体的损伤断裂机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姚精明;税国洪;王熙;;煤岩体破坏过程中电磁辐射与能量耗散耦合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宝林;;煤岩体健康诊断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段东;唐春安;徐涛;高坤;李连崇;;开采过程中煤岩体应力场变化的数值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段东;唐春安;高坤;潘竞涛;;开采过程中煤岩体应力场变化的数值试验研究[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晓军;高波;鲜学福;;煤岩体变形失稳破坏条件的研究[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袁亮;;积极推进“新理论”研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1:深部岩石工程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C];2008年

6 刘扬贤;高京泽;;煤岩体底板比压对轴向不同端面压模的形状效应[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陆其鹄;;开展煤矿震动监测推动灾害预警工作[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泳嘉;邢纪波;;充分变形离散单元法及其在采矿中的应用[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9 惠功领;;深部近距低采高上保护层开采煤岩体动力学演化及其控制因素数值模拟试验[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惠功领;宋锦虎;;深部近距上保护层开采煤岩体动力学演化特征模型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马爱平;我专家发现水力致裂可有效改造煤岩体结构[N];科技日报;2014年

2 刘尊旭;煤与瓦斯共采理论“973计划”项目启动[N];中国煤炭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炳香;煤岩体水力致裂弱化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崔峰;复杂环境下煤岩体耦合致裂基础与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3 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苏培莉;裂隙煤岩体注浆加固渗流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刚;煤岩体后破坏的理论研究及预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6 杨永杰;煤岩强度、变形及微震特征的基础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7 冯志强;破碎煤岩体化学注浆加固材料研制及渗透扩散特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8 张天军;富含瓦斯煤岩体采掘失稳非线性力学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牛新团;非饱和煤样浸水软化性的超声波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2 罗金满;煤岩体防渗堵水加固浆液试验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3 朱传奇;类土质煤岩体力学特征及改良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建功;应力波在弹塑性煤岩体中传播衰减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5 罗吉安;立井揭煤过程中的煤岩体受力变化机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6 苏波;煤岩体结构观测及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7 于永江;炮采提高块率的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61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61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