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滇中易门铜厂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23:00

  本文关键词:滇中易门铜厂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易门铜厂 同位素 包裹体 地球化学


【摘要】:易门铜厂矿床为滇中易门铜矿带的代表性矿床类型之一,矿区处于中元古代易门断陷盆地西缘,被南北向易门断裂和绿汁江断裂所夹持,储量远景达中-大型规模。由于该矿床品位低,Cu=0.2-0.4%品级的矿石量占总矿石量的93.91%,前人对其开展的综合研究较少,导致相关研究环节比较薄弱。论文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以及矿床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矿区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矿化类型:铜厂矿段主要是沉积成岩成矿,并受到一定后期的热液改造作用;大尖山矿段主要是热液成矿。(2)铜厂矿段脉石矿物白云石微量、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该类矿石具有典型的海相沉积特征;大尖山矿段的矿石中方解石和石英微量、稀土元素特征表明该类矿石在成矿过程中有深源物质的参与,说明铜厂矿区铜厂矿段与大尖山矿段不是同期同源。(3)同位素地球化学反映出铜厂矿段具有明显海相沉积成因特征,大尖山矿段多分布在岩浆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表明矿区热液型矿石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前者δ34S较为离散,是沉积成因的原因,硫源的主要来源于地层或海水硫酸盐,后者硫源的主要来源为岩浆硫,同时混染了地层硫;铜厂矿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或海水硫酸盐,后期受热液交代影响;大尖山矿段成矿主要来源为幔源或从古老基底携带上来的,同时混染于地层。(4)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反映出成矿温度大致为60℃-290℃,为中低温成矿类型,成矿深度约1千米,成矿深度属于中浅成。深部成矿物质在应力的不断作用下,其位置不断上升,最后在靠近地表的对成矿有利位置聚拢。随着位置的抬升,其温度开始变低,加上地层中成矿物质的渗入,温度开始变为中低,盐度开始降低,并向酸性靠拢,随着铜发生卸载沉淀,开始聚集成矿。(5)研究区中的Pt2y和Pt21地层、晋宁期-澄江期碱基性岩应为矿区Cu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易门铜厂 同位素 包裹体 地球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10-14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15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15
  • 1.5 现完成工作量15-16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16-26
  • 2.1 矿区范围及地理概况16-17
  • 2.2 研究区主要地层17-22
  • 2.3 研究区主要构造及其演化22-24
  • 2.4 区域岩浆岩24-26
  •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26-40
  • 3.1 矿区地层26-28
  • 3.2 矿区构造28-31
  • 3.3 矿区岩浆岩31
  • 3.4 铜厂矿段地质特征31-36
  • 3.5 大尖山矿段地质特征36-38
  • 3.6 铜厂矿段和大尖山矿段地质特征对比38
  • 3.7 成矿期次38-40
  • 第四章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40-68
  • 4.1 主量元素特征40-49
  • 4.2 微量元素特征49-57
  • 4.3 稀土元素特征57-68
  •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68-89
  • 5.1 同位素地球化学68-82
  • 5.1.1 碳氧同位素68-75
  • 5.1.2 硫铅同位素75-82
  • 5.2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82-89
  • 5.2.1 样品描述及实验方法82-83
  • 5.2.2 包裹体特征83-85
  • 5.2.3 热液脉中方解石、石英的流体包裹体85-89
  • 第六章 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成因89-91
  • 6.1 成矿物质来源89-90
  • 6.2 成矿流体来源及其演化90
  • 6.3 矿床成因90-91
  • 第七章 结论91-93
  • 致谢93-94
  • 参考文献94-98
  •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98


本文编号:9793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9793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4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