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KR模型的粗糙圆柱表面线黏着接触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JKR模型的粗糙圆柱表面线黏着接触分析
【摘要】:利用粗糙平面接触模型,假定表面单个微凸体的接触采用JKR黏着接触模型,同时考虑圆柱体表面的整体变形,建立了粗糙圆柱表面线黏着接触模型,推导出表面等效压力分布方程。把压力方程量纲一化,采用修正Newton-Raphson法对方程进行迭代求解,计算出粗糙圆柱表面存在表面力作用下的等效压力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外载荷不小于零时,接触中心压力为正,微凸体被压缩;而接触边缘处压力为负,微凸体被拉伸,表明黏着区域主要分布在接触边缘。同时计算出接触半宽随外载荷的变化曲线,当外载荷为拉伸力并大于某一临界值时,表面分开。并且与经典的接触模型进行了对比,发现低载时模型之间的差别较大,而载荷比较大时趋于一致。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5408)
【分类号】:O343.3
【正文快照】: 0前言*粗糙表面的接触研究对摩擦学有很重要的影响,同时有助于提升对摩擦、磨损过程的理解。在表面力作用下的表面黏着接触研究是摩擦和磨损研究的重要前提条件。表面力是由表面原子之间的吸引力产生的,当物体尺寸很小时,表面力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表面力和黏着对微机电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TONG Ruiting;LIU Geng;LIU Lan;WU Liyan;;Adaptive Multiscale Method for Two-dimensional Nanoscale Adhesive Contacts[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3年03期
2 刘天祥;刘更;谢琴;曾泉人;;二维自适应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3 赵永武;吕彦明;蒋建忠;;新的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徐超;万强;;一种考虑微凸体法向弹塑性接触的粗糙面力学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8期
2 王世军;杨超;王诗义;杨慧新;赵金娟;李淑娟;李鹏阳;;基于真应力-应变关系的粗糙表面法向接触模型[J];中国机械工程;2016年16期
3 马登秋;侯力;魏永峭;陈建;;基于分形理论的圆弧齿轮滑动摩擦接触力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16年15期
4 綦有为;陈漫;陈飞;;离合器摩擦副实际接触面积模型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5 韩振华;石万凯;肖洋轶;李良军;;基于JKR模型的粗糙圆柱表面线黏着接触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6年19期
6 许迪初;汪久根;;粗糙表面的弹塑性接触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6年03期
7 陈永会;张学良;温淑花;兰国生;王余松;范世荣;;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连续光滑指数函数模型与法向接触刚度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7期
8 殷图源;董志峰;魏大盛;;电磁阀密封泄漏率模型与计算[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6年04期
9 李玲;蔡安江;阮晓光;周彦飞;;机械结合面弹塑性接触统计学模型[J];中国科技论文;2016年04期
10 王庆朋;张力;尚会超;唐志刚;;考虑应变硬化的混合弹塑性接触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odore H. H. Pian;田宗漱;;具有一个无外力自由圆柱表面的杂交实体元[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6年02期
2 杨志行;洪文鹏;武茂松;周云龙;;气-液两相流横掠圆柱表面脉动压力特性的研究[J];水利电力机械;2007年02期
3 周本谋,范宝春,陈志华,叶经方,丁汉新,靳建明;圆柱表面包覆电磁场消涡与增涡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4年02期
4 马琪钧;单奇;谢婧;石一飞;沈中华;;移动扫描激光线源检测圆柱表面缺陷实验研究[J];激光技术;2009年01期
5 杜太生,黄荣杰;用理性方法建立具有一个无外力圆柱表面的三维杂交应力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田宗漱;王安平;;一类新的具有无外力圆柱表面的杂交应力元[J];应用力学学报;2007年04期
7 张辉;范宝春;贺旺;李鸿志;;剪切来流下电磁减阻与尾流控制[J];兵工学报;2010年10期
8 刘明侯,T.L.Chan;狭缝射流撞击圆柱表面的湍流特性实验研究[J];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9 胡文祥,孙伟,钱梦,
本文编号:1274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27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