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单帧图像法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实验测量
本文关键词:运动单帧图像法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实验测量 出处:《化工学报》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研究单帧单曝光图像法(SFSE)流场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测量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运动单帧长曝光图像法(MSFLE),该方法是具有拉格朗日性质的测量方法,测量时相机以被拍摄相干结构的迁移速度基本相同的速度移动,同时采用长曝光的方法记录粒子的运动轨迹。应用该方法,得到了充分发展湍流边界层流向-展向平面内相干结构的直观图像,清晰地展示了相干结构随时间与空间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对其中的运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低速条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发夹涡的位移、合并和耗散,鞍点及附近强剪切层的存在是相干结构发展演化的关键。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single frame single exposure image (SFSE) flow field measurement, a moving single frame long exposure image method for measuring coherent structure of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s proposed. This method is a Lagrangian measurement method in which the camera moves at the same speed as the moving speed of the photographed coherent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long exposure method is used to record the motion trajectory of particles. By using this method, an intuitive image of coherent structures in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flow direction and spanwise plane is obtained. The evolution of coherent structures with time and space is clearly demonstrated, and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herent structure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igh and low velocity bands can lead to the displacement, merging and dissipation of hairpin vortices. The existence of saddle point and the strong shear layer nearby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oherent structures.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颗粒与两相流测量研究所;上海市动力工程多相流动与传热重点实验室(上海理工大学);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27803,51576130)~~
【分类号】:O357.5
【正文快照】: 上海200093;3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美国)引言湍流边界层中相干结构的发现是湍流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相干结构的发展和演变对湍流边界层的壁面摩阻、传热传质和湍动能的产生有重要影响[1]。20世纪60年代,Kline等[2]利用氢气泡流动显示技术最先观测到了湍流边界层内的条带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士和;均匀切变湍流边界层的特性[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0年02期
2 张东明,罗纪生,周恒;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的动力学模型[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3年01期
3 张东明,罗纪生,周恒;湍流边界层外区扰动激发近壁区相干结构的一种机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4期
4 陆昌根;戚琴娟;;壁面局部扰动激发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的一种理论模式探讨[J];自然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5 沈露予;陆昌根;赵玲慧;;近壁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形成的动力学分析[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吴国钏;湍流边界层分离的预计[J];力学学报;1979年03期
7 陈允文;跨音速湍流边界层的计算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1984年04期
8 吴国钏,赖杰;轴对称湍流边界层接近分离时的特性[J];力学学报;1985年01期
9 温功碧,何筱毅,蒋俊,何青,吴望一;计算三维湍流边界层的积分反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0年03期
10 罗纪生,周恒;湍流边界层底层相干结构的一个理论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刚立;姜楠;;周期性壁面吹吸扰动在湍流边界层内的演化[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昕;姜楠;舒玮;;周期性人工扰动在湍流边界层沿法向的衰减[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杨绍琼;田海平;李一凡;姜楠;;基于猝发事件的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检测[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姜楠;;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干结构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5 赵萌;毛军;;高速列车湍流边界层特性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姜楠;;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研究五十年[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陈逖;孙明波;刘卫东;;可压缩湍流边界层大涡模拟计算初始化方法研究[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8 姜楠;杨绍琼;唐湛棋;管新蕾;;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空间反对称形态[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谢华;姚惠之;王小庆;;湍流边界层脉动速度及脉动压力相关联的子波分析[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毕志献;张占峰;;圆锥高超声速湍流边界层非对称转捩试验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剪切湍流时空相关函数模型的PIV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2 杨绍琼;壁湍流相干结构及其沟槽被动控制的PIV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3 吴凡;湍流与颗粒相互作用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刘骁飞;粗糙壁面上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流动特性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刘建华;人造发卡涡对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9年
6 汪利;可压缩湍流边界层统计特性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常跃峰;湍流边界层沟槽壁面减阻机理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王瑞新;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干结构的热线测量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9 褚佑彪;激波干扰及超声速湍流边界层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韦安阳;湍流边界层的直接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刚立;周期性人工扰动在湍流边界层衰减和演化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薛志亮;水平槽道冷态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中颗粒分布及颗粒尾流特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成璐;微纳二级结构超疏水表面湍流减阻机理的TRPIV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4 齐中阳;平板湍流边界层测量及脉冲射流执行器研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赵瑞杰;周期性吹吸扰动对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贾永霞;加入周期吹吸扰动的平板湍流边界层复涡黏模型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田砚;壁面平行加热丝控制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干结构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刘建华;周期性抽吸扰动对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相干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孙伟;周期性吹吸扰动对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杨宇;湍流边界层多尺度结构间歇性检测和控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08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40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