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单晶硅纳米梁的谐振频率特性
本文关键词:掺杂单晶硅纳米梁的谐振频率特性 出处:《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掺杂有利于提高单晶硅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主要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掺杂浓度和尺寸对纳米单晶硅梁谐振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谐振频率随着单晶硅纳米梁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值变化很小,对梁的谐振频率影响并不明显;同时,谐振频率随着单晶硅纳米梁长度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单晶硅纳米梁厚度尺寸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掺杂浓度会影响纳米单晶硅梁的谐振频率,但是影响较小,而影响其谐振频率的主要因素是纳米单晶硅梁的尺寸.
[Abstract]:Doping can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nanomaterials. The effects of doping concentration and size on resonant frequency of nanocrystalline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beams were studi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onant frequenc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nanocrystalline beam, but the change of the value is very small, and the effect on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the beam is not obvi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onant frequenc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ength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nanocrystalline beam.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and size of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nanocrystalline beam,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doping concentration will affect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nanocrystalline silicon beam, but the influence is small. The size of nanocrystalline silicon beam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its resonant frequency.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64014)
【分类号】:O327
【正文快照】: 0引言 单晶硅技术是现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基础,同时纳米硅也是制造NEMS的主要材料之一.纳机电系统(NEMS)已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如超大规模传感器^、参数反馈振荡器W、开关等.从长期可靠性的角度来看,这些谐振器的振动特性和机械性能,如杨氏模量和谐振频率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应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胡兴雷;孙雅洲;梁迎春;陈家轩;;单晶硅微纳构件加工表面性能的时变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22期
2 刘明;;基于单晶硅线切割废砂浆的回收利用技术[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年08期
3 滕冉;常青;吴志强;汪丽都;戴小林;肖清华;姜舰;张果虎;周旗钢;;热屏结构对大直径单晶硅生长影响的数值分析[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3期
4 张琼,蔡传荣,周海芳;室温下单晶硅显微压痕表面位错组态的TEM观察[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郭晓光;郭东明;康仁科;金洙吉;;单晶硅纳米级压痕过程分子动力学仿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肖清华,王敬,屠海令;质子注入单晶硅中的结构演化[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S1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娜;袁小武;张才勇;;单晶硅生长技术研究进展[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蓉;于淑会;杜如虚;薛群基;;单晶硅材料摩擦摩擦磨损行为研究[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庆;索智群;乔东海;;单晶硅电容式低频传声器的设计和制作[A];2009’中国西部地区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官璧;汪蕾;杨德仁;;热处理对p型单晶硅非晶SiC:H钝化效果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5 尹韶辉;徐志强;;小口径单晶硅非球面复合超精密加工工艺[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6 肖清华;王敬;屠海令;;质子注入单晶硅中的结构演化[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余学功;杨德仁;;铸造准单晶硅的生长及其太阳电池的性能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晶体生长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剑英邋刘仲平;1500吨单晶硅项目在榆林开建[N];陕西日报;2007年
2 记者 张晓博;银川隆基启动500兆瓦单晶硅棒项目[N];银川晚报;2012年
3 吴宜平 邹平飞 特约记者 张家峰;庐山区:区熔单晶硅项目进展顺利[N];九江日报;2009年
4 段同刚;打造最具竞争力光伏产品[N];中国电子报;2011年
5 段同刚 撰稿;晶龙模式:让创新“跑赢”市场[N];河北日报;2011年
6 韩粉琴 刘世领;国际投资机构 “绣球”抛向高邮民企[N];新华日报;2007年
7 通讯员 张世平;益阳晶鑫科技生产出第一根“晶棒”[N];益阳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丁鑫;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及产能过剩 掣肘光伏产业成长脚步[N];证券日报;2011年
9 黄女瑛 DigiTimes;太阳能产业生辉 茂迪、益通逐日[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10 杨红雷;晶龙集团打造高科技民营企业[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卓;单晶硅材料超精密磨削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2 余家欣;单晶硅的切向纳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贵锋;高能粒子辐照单晶硅辐照效应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4 陈磊;单晶硅纳米磨损的湿度/速度效应及防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春阳;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单晶硅材料荧光效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王晓东;不同湿度和水下单晶硅的纳米磨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曹建伟;直拉式单晶硅生长炉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相杰;不同接触尺度下单晶硅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徐乐;基于HF溶液选择性刻蚀的单晶硅亚表面非晶损伤层探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赵前润;单晶硅表面微结构的制备及应用[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朱帮迎;单晶硅超精密切削仿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艾小忱;大尺寸单晶硅阵列窄沟槽磨削加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秀;基于双重预测PI的单晶硅直径控制系统[D];东华大学;2016年
7 周桂勇;长脉冲激光辐照单晶硅的损伤特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8 余继军;单晶硅材料动态压痕试验系统的建立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吕扬;单晶硅晶体特性的压痕仿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温军战;单晶硅反应激波刻蚀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4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42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