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支撑装置和机翼变形的CRM-WB构型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 CRM-WB构型 支撑装置 静气动弹性变形 气动特性 CFD 流固耦合 出处:《航空学报》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CRM(Common Research Model)是第四届~第六届AIAA阻力预测研讨会(DPW)选择的参考外形。第四届和第五届DPW会议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试验与计算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采用CFD方法和流固耦合(FSC)方法数值模拟了带支撑装置的CRM翼身组合体(CRM-WBS)构型的气动特性,以评估模型支撑装置和静气动弹性变形对CRM翼身组合体(CRM-WB)构型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通过与不包含支撑装置的CRM-WB构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NASA Langley NTF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CRM-WBS构型的CFD计算结果表明,支撑装置导致机翼上翼面激波位置前移,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低头力矩系数下降。CRM-WBS构型的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静气动弹性变形主要影响机翼上表面激波位置并显著降低外侧机翼激波位置前的负压值,进一步导致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低头力矩系数下降。包含支撑装置和静气动弹性变形的CRM-WB构型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结果更加接近试验结果。
[Abstract]:The CRM(Common Research Model is the reference shape selected by the 4th ~ 6th AIAA Conference on drag Predicti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4th and 5th DPW conferences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st and the calculati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RM wing body assembly with supporting device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CFD method and fluid-solid coupled FSC method.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odel support and static Aeroelastic deformation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RM wing body assemblag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CRM-WB configuration without supporting device and NASA Langley NTF wind tunnel test were carried out. The CFD calculation results of CRM-WBS configuration show that, The results of fluid-solid coupling calculation of CRM-WBS configuration show that the position of shock wave forward, lift coefficient, drag coefficient and bow moment coefficient of the upper wing surface of the wing are decreased by supporting device. Static Aeroelastic deformation mainly affects the position of shock wave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wing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negative pressure in front of the shock position of the outer wing, which further leads to the lift coefficient and resistance coefficien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CRM-WB configuration including support device and static Aeroelastic deformation are closer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2016YFB0200700)~~
【分类号】:V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捷;徐浩军;葛志浩;;飞行仿真中气动特性数据拟合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7年04期
2 孙殿杰;谷良贤;龚春林;;伸缩翼气动特性估算方法研究[J];飞行力学;2012年01期
3 张培红;周乃春;邓有奇;马明生;;雷诺数对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2年06期
4 郝江南;蔡晋生;刘郑州;;新概念轮翼气动特性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1年02期
5 欧阳绍修;刘学强;;飞机背负任务系统后横侧气动特性及改进措施数值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齐贤德;程昭武;;飞机百年评说——飞机气动特性的探索与发展(下)[J];航空知识;2003年06期
7 李占科;牛文;王进;;不同结构柔性翼的气动特性风洞试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1年01期
8 罗守华;张伟;赵德春;;飞机蒙皮修理补片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6期
9 齐贤德;程昭武;;飞机百年评说——飞机气动特性的探索与发展(上)[J];航空知识;2003年05期
10 施礼良;;发房位置对气动特性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刚;张玉伦;陈作斌;;捆绑火箭亚跨超气动特性及载荷分布计算[A];第十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孟令涛;刘莉;雷娟棉;;低速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流场分析[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杜广生;岳建雄;;隧道内的通风设备对高速客车气动特性影响的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三卷)[C];2010年
4 宗宁;王文倬;邓立东;;军用飞机弹性气动特性分析方法初步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王光学;陈晓东;王运涛;;二维舵面气动特性及雷诺数影响分析[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杨涛;康顺;;折叠弹翼张开过程动态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陈小庆;侯中喜;许少华;刘建霞;;乘波构型气动特性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林敬周;王志坚;曹程;;级间分离过程中一、二级气动特性试验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国政;李周复;张伟;多勐;明强;;一种Λ翼低速气动特性试验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三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三集)[C];2008年
10 李熙佩;;高速风洞飞机外挂物部件气动特性试验研究[A];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二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曾强 王惠;我国计算流体力学取得新进展[N];中国航空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立們;桨叶结冰对旋翼气动特性影响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王畅;微型旋翼气动特性分析方法与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吴剑;V型浮空器流场与气动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祖文;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9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50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