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轴向运动压电纳米板的非局部热-力-电耦合振动

发布时间:2018-02-28 04:38

  本文关键词: 弹性振动 轴向运动压电纳米板 非局部理论 伽辽金法 纳米机器人 出处:《振动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非局部理论结合基尔霍夫压电薄板模型,研究了轴向运动压电纳米板的热-力-电耦合振动响应。考虑压电纳米板受到双向轴力、外部电压和温度变化等作用并做轴向运动,应用哈密顿原理推导了系统的控制方程组,利用伽辽金法数值求解轴向运动压电纳米板横向振动固有频率,进一步讨论小尺度参数、轴力、外部电压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对固有频率及亚临界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轴压力、外部正电压、温度升高以及小尺度参数的存在使得压电纳米板的等效刚度降低,从而导致固有频率和亚临界区域的减小,而双轴拉力、外部负电压、温度降低则引起纳米结构等效刚度提高。
[Abstract]:Based on the nonlocal theory and Kirchhoff piezoelectric thin plate model, the thermal-mechanical-electrically coupled vibration response of axially moving piezoelectric nanoplates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Hamiltonian principl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system are derived,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ransverse vibration of axially moving piezoelectric nanoplates are numerically solved by Galerkin method, and the small scale parameters are further discussed. The effects of axial force, external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change on the natural frequency and subcritical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valent stiffness of piezoelectric nanoplates is reduced by biaxial pressure, external positive voltage, temperature rise and the existence of small-scale parameters. The decrease of natural frequency and subcritical region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equivalent stiffness of nanostructures due to the decrease of biaxial tension, negative external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572210) 苏州大学“东吴学者”计划(R513300116) 苏州市科技计划(SYG201537)
【分类号】:O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中林;;压电式纳米发电机的原理和潜在应用[J];物理;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纪苹;刘金建;李成;姚林泉;;轴向运动压电纳米板的非局部热-力-电耦合振动[J];振动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2 郭彤;王强;;可穿戴摩擦纳米发电机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科技展望;2017年13期

3 刘沛波;杨俊;魏大鹏;石瑞英;史浩飞;;柔性透明纳米发电机的电极材料研究现状[J];功能材料;2017年01期

4 马歌;;ZnO纳米线的研究应用及进展[J];激光杂志;2016年10期

5 曹文英;聂芳辉;黄巍;谷秋瑾;于伟东;;压电式可穿戴集能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6年08期

6 付亚荣;;纳米发电机在油气田开发工程领域应用前景[J];石油钻采工艺;2016年04期

7 李亚伟;;纳米发电机专利技术分析[J];河南科技;2016年02期

8 陈志敏;荣训;曹广忠;;纳米发电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微纳电子技术;2016年01期

9 张玉麒;常奇峰;赵冰;;复合微纳米发电技术概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年26期

10 崔朝利;张清涛;;纳米发电机领域中国专利申请状况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东,陈立群;粘弹性轴向运动梁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J];力学季刊;2005年01期

2 郭旭侠;王忠民;;随从力作用下热弹耦合轴向运动梁的稳定性[J];爆炸与冲击;2010年06期

3 黄慧春;丁虎;陈立群;;超临界平面耦合轴向运动梁的静平衡分岔[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王波;薛纭;;轴向运动黏弹性梁受力参激振动稳定性的多尺度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2年03期

5 刘延柱;;大变形轴向运动梁的精确动力学模型[J];力学学报;2012年05期

6 李成;姚林泉;;轴向运动超薄梁的非局部动力学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7 胡宇达;孙建涛;杜国君;;轴向运动导电薄板的磁弹性振动[J];振动与冲击;2013年13期

8 刘芳,陈立群;轴向运动弦线横向振动的频域分析[J];力学季刊;2004年01期

9 陈立群,吴俊;轴向运动粘弹性弦线的横向非线性动力学行为[J];工程力学;2005年04期

10 丁虎;陈立群;;黏弹性变速度轴向运动梁的稳定性分析[J];机械强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立群;;轴向运动弦线和梁的稳定性、振动和混沌[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2 陈树辉;刘守圭;黄建亮;;关于轴向运动梁科氏加速度的注释[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张国策;丁虎;陈立群;;高速轴向运动梁非线性平面耦合振动频率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4 陈立群;;轴向运动连续体横向振动建模和分析的若干新进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5 杨晓东;刘金堂;;轴向运动板横向振动固有特性分析[A];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杨晓东;;轴向运动板参数激励与受迫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陈立群;;轴向运动黏弹性弦线的横向非线性动力学行为[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立群;;轴向运动弦线和梁横向振动研究若干新进展[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国策;丁虎;陈立群;;模态分析超临界轴向运动梁横向自由振动[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10 丁虎;陈立群;;超临界轴向运动梁耦合平面静平衡分岔[A];现代数学和力学(MMM-XI):第十一届全国现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亮;轴向运动梁动力学及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2 杨晓东;轴向运动粘弹性梁的横向振动分析[D];上海大学;2005年

3 丁虎;轴向运动梁横向非线性振动建模、分析和仿真[D];上海大学;2008年

4 唐有绮;轴向运动梁和面内平动板横向振动的建模与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5 张伟;轴向运动弦线横向振动的控制[D];上海大学;2006年

6 周银锋;运动粘弹性板的横向振动及稳定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健;运动板壳的振动特性研究及其在表面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随岁寒;轴向运动功能梯度梁的动力学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2 王杰;磁场中轴向运动导电弹性梁的非线性共振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张登博;轴向运动梁和面内运动板的振动特性分析[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

4 涂剑平;轴向运动系统动力学及若干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陈俊;轴向运动叠层板的固有振动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郝芹;轴向运动梁的横向振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冯志强;轴向运动矩形板的非线性谐波共振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李中华;轴向运动粘弹性夹层板振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胡朋;磁场中轴向运动薄板的分岔与混沌动力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10 米江辉;线载荷作用下轴向运动薄板的非线性共振[D];燕山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45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545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