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水下接触爆炸下防雷舱舷侧空舱的内压载荷特性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08:13

  本文选题:兵器科学与技术 切入点:水下爆炸 出处:《兵工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水下接触爆炸下防雷舱舷侧空舱的内压载荷特性,在水下爆炸气泡第1次脉动周期的约3倍时间范围内,利用LS_DYNA软件对水下爆炸气泡与防雷舱舷侧空舱的相互作用过程和舷侧空舱的内压载荷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模型试验对仿真结果及分析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水下爆炸气泡膨胀或收缩,爆炸产物气体从外板破口处流入或流出舷侧空舱,外板也相应地向里凹陷或向外凸出运动;舷侧空舱内部空间被外板花瓣隔成两个区域,舷侧空舱的内压载荷在花瓣前面和花瓣背面具有不同特性;采用有限元方法评估舷侧空舱外板的最大破坏程度时,可将计算时间取为气泡第1次脉动周期的5%.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pressure of the flank tank under underwater contact explosion, in the time range of about 3 times of the first pulsating period of the bubble in underwater explosion, The interaction process of underwater explosion bubbles with lightning proof bulkhea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pressure load of the bulkhead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LS_DYNA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nalysis are verified by model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expansion or contraction of underwater explosion bubbles, the explosion product gas flows into or out of the sidescuttles from the outboard break. The outer plate also moves toward the inner sag or protruding outwards correspondingly, and the inner space of the bulwark cabin is separated into two regions by the outer board petals, and the internal pressure load of the outboard cabin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t the front of the petals and the back of the petals. When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maximum damage of the outboard, the calculation time can be taken to be 5 times of the first pulsation period of the bubble.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海军91832部队装备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9204;51409253;51679246)
【分类号】:O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肖龙飞;黄佳;郭彬;;浅水FPSO舷侧波浪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6期

2 江峰,蔡平,惠俊英,许枫;舷侧阵声纳自适应噪声抵消器的海试数据处理[J];舰船科学技术;2000年02期

3 何云峰;宋高顺;焦君圣;;舷侧阵CBF和OBF的阵增益比较[J];海洋技术;2011年03期

4 徐钧;焦君圣;陈浩;;随机相幅误差对舷侧阵MVDR波束形成器阵增益的影响[J];声学技术;2006年03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彪;黄海宁;李宇;;基于舷侧阵声纳的宽容波束形成算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2 孟洪;葛辉良;李冰茹;;舷侧阵壳体平台近场声矢量场分析[A];2009年中国东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潘伟英;浙江造船搭叠法“叠”出高速度[N];中国船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德鑫;AUV舷侧阵浅海远程目标定位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熊济时;舷侧阵声纳平台结构振动自噪声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杰;冰载下舷侧加强结构强度快速校核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吴超;舷侧及不同特征边界条件下水下气泡动态特性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高嵩;小型艇舷侧耐撞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郭百森;舰船舷侧典型防护结构抗爆抗冲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周印龙;基于舷侧阵波束形成与高分辨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郭绍静;新型舷侧水下及水上防护结构抗爆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蔡金志;舰船舷侧防护结构在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的破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黄燕玲;大型水面舰艇舷侧防御纵壁结构形式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申友波;某油船改造为双舷侧散货船的直接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马涛;舰艇管线隔振与舷侧蜂窝防护结构设计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23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623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7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