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微通道中高黏度油墨流体的黏性耗散生热

发布时间:2018-03-20 06:03

  本文选题:微通道 切入点:黏度 出处:《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分析胶印机钢辊和橡胶辊间的微通道中高黏度油墨流体的黏性耗散效应,首先对黏性耗散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运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微尺度的高黏度油墨流体的黏性耗散生热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考虑黏性耗散生热的油墨流体仿真模型,获得了油墨流体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及温度分布等特性;通过不同通道尺度、不同油墨黏度的仿真对比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得到了通道尺度和油墨黏度对黏性耗散生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通道尺度的减小,油墨流场的温度升高,并且流场的最高温度与通道尺度间近似为非线性的指数关系.随油墨黏度的增大,油墨流场的温度升高,并且流场的最高温度与油墨黏度间为近似线性关系.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viscosity dissipation effect of high viscosity ink fluid in the microchannel between steel roller and rubber roller of offset press, the factors affecting viscosity dissipation effect were analyzed. Then the viscosity dissipation heat of micro-scale high viscosity ink fluid is studied by using fluid simulation software Fluent. The ink fluid simulation model considering viscosity dissipation hea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ink fluid is obtained. 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hrough different channel scale, different ink viscosity simul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channel size and ink viscosity on viscosity dissipation heat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ink flow field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channel scale. With the increase of ink viscosity, the temperature of ink flow field increases,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flow field is approximately linear with ink viscosity.
【作者单位】: 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50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KM201710005015)
【分类号】:O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华;林建忠;;S形微通道流场的混合特性研究[J];科技通报;2009年05期

2 高杨;白竹川;刘婷婷;袁明权;;微通道尺寸对开通道电渗泵性能的影响[J];微纳电子技术;2010年11期

3 周萍;陈卓;徐则林;莫景文;;玻璃质微通道流动阻力特性的数值模拟[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石慧霞;王企鲲;;微通道中颗粒惯性聚集特性的数值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张凯;林建忠;李志华;;电渗驱动微通道流中的扩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05期

6 王昊利;王元;邢丽燕;;微通道内流的微尺度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7 黄永光;刘世炳;陈涛;宋海英;;基于微通道构型的微流体流动控制研究[J];力学进展;2009年01期

8 胡月莲;;微通道内单相水流动与换热的特性研究[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闫寒;张文明;胡开明;刘岩;孟光;;随机粗糙微通道内流动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7期

10 王企鲲;;微通道中颗粒所受惯性升力特性的数值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肖鹏;申峰;刘赵淼;李易;;凹槽微通道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夏国栋;翟玉玲;崔珍珍;;低雷诺数下扇形凹穴型微通道速度场和涡量场的特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夏国栋;翟玉玲;崔珍珍;;低雷诺数下扇形凹穴型微通道速度场和涡量场的特性分析[A];多相流与非牛顿流暨第八届全国多相流与非牛顿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成印;逄燕;刘赵淼;;不同介质对微通道热沉散热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丽昆;刘赵淼;申峰;;Y型微通道中两相界面形貌变化特性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超;胡国庆;;微通道中的惯性效应及颗粒操控[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王企鲲;孙仁;;方形截面微通道中颗粒“惯性聚集”特性的数值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逄燕;弹性壁面微通道内液滴/气泡的生成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2 李志华;微通道流场混合与分离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瑞金;微通道中流体扩散和混合机理及其微混合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雅鹏;垂直磁场作用下平行板微通道内Maxwell流体的周期电渗流[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孙振国;不同角度Y型汇流下蛇形微通道气液两相流实验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6年

3 曾素均;凹槽微通道中流体流动和换热特性的数值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唐琬婷;液态锂在金属微通道中的流动行为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董利君;微通道反应器数学模型的理论及数值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6 刘检朴;聚焦型微通道内液滴生成的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陈莉;粗糙微通道中的滑移理论与减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贤明;生物芯片微通道周期性电渗流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林慧颖;微通道内气液两相Taylor流动的数值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孙迁;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及生成复合微气泡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7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637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8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