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力学论文 >

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

发布时间:2018-03-24 12:57

  本文选题:风洞 切入点:飞行试验 出处:《航空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为在风洞中模拟飞行器六自由度飞行的物理过程,获取飞行器流动/运动/控制耦合特性,对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基于相似准则,在大型低速风洞建立了试验系统,利用纵向静不稳定的动力学相似缩比模型飞机,经过飞行控制律闭环控制增稳后,开展稳态飞行、施加标准激励验证飞行、控制律参数调整验证飞行、大迎角飞行等自由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原型机飞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似准则建立的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系统,能够有效模拟飞机闭环控制飞行过程,试验结果准确反映原型机的稳定与控制特性。低速风洞带动力模型自由飞试验验证了原型机的飞行控制律,预测了其大迎角失速/偏离特性,形成了飞行器气动/飞行力学/控制一体化风洞试验研究能力。
[Abstract]: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aircraft flight with six degrees of freedom in wind tunnel and obtain the coupled flow / motion /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the free-flight test technique of the low-speed wind tunnel dynamic model is studied. A test system was set up in a large low-speed wind tunnel. By using the longitudinal static instability model aircraft with similar dynamic ratio, the steady flight was carried out after the closed-loop control of the flight control law was increased, and the standard excitation was applied to verify the flight. The control law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to verify the flight and fly at a high angle of attack.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flight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prototype aircraf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e-flight test system of low-speed wind tunnel model based on similarity criterion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closed-loop control flight process of aircraft. The test results accurately reflect the stability and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otype, and the free-flight test of the strip power model in low speed wind tunnel verifies the flight control law of the prototype, and predicts the stall / dev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otype at high angle of attack. The aerodynamics / flight mechanics / control integrated wind tunnel test and research capability is forme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分类号】:V21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战培国;未来的新型无风低速风洞[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2000年04期

2 郑建光;任海洋;聂年晓;;回流式低速风洞流动特性的研究[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凌川;;8m低速风洞及4m动态风洞在哈尔滨奠基开工[J];航空制造技术;2009年20期

4 陈平;张钧;何仕健;朱本华;;高气压高能放电小型低速风洞的研制[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郝志永;郁梅;;低速风洞速度梯度测量分析[J];硅谷;2012年07期

6 吕英伟,韩珠凤,,程克明;低速风洞试验段槽道对流场方向的影响[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5年03期

7 赵元元,韩珠凤;低速风洞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8 王丽瑛;王琪;;实用直流式低速风洞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胡龙;郑亚青;林麒;刘雄伟;;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文奎;石柏军;;低速风洞洞体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召明;;航空低速风洞在民用领域的实践与探索[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解亚军;白静;;一组飞艇模型的低速风洞实验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梁斌;郑亚青;林麒;;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机器人支撑系统的模型姿态控制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郝卫东;司永昌;;民机低速风洞测力试验技术研究[A];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二卷)[C];2003年

5 向小军;何德富;;大飞机翼型的低速风洞压力分布测量技术[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徐铁军;李聪;曲芳亮;;低速风洞TPS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贾毅;蔡国华;;FD-09风洞发展历程及在风工程与工业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应用和前景[A];中国结构风工程研究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远志;张辉;黄勇;;气动中心低速风洞在ARJ21研制中的作用[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臧海涛;8米低速风洞及4米动态风洞在哈尔滨奠基开工[N];中国航空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孔丽丽;小型低速风洞的设计与试验[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2 宋伟;低速风洞模型姿态及试验辅助控制系统的开发[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肖扬文;低速风洞绳牵引并联机构支撑的模型气动载荷测量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张俊;工程实用的飞行器低速风洞连续扫描试验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8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658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