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微射流碰撞特性(英文)
本文选题:纳米颗粒胶体 + 非淹没射流 ; 参考:《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年06期
【摘要】:采用流体力学模拟方法,建立了垂直非淹没射流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中用直径D为500μm的微孔光-液耦合喷嘴进行抛光加工的冲击动力学,分析了非淹没射流条件下光-液耦合喷嘴内、外的流场分布情况及其对工件表面的喷射冲击特征,对紫外光诱导纳米颗粒胶体射流冲击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理论描述。计算结果表明,在1MPa入射压力时,微孔光-液耦合喷嘴口TiO2胶体的喷射速度约为30m/s,其集束匀速喷射距离约为5mm。在此喷射距离时进行垂直喷射,在胶束与工件表面的冲击射流作用区域,其射流静压最大值分布在射流冲击作用中心,但射流动压及射流合成速度在此区域的截面分布呈"W"形状,射流动压及速度最大值出现在胶体射流束的外环直径约2mm处。
[Abstract]:By using CFD simulation method,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of vertical non submerged jet, studied by impact dynamics with a diameter of D coupled nozzle micropore light - 500 m liquid polishing the nanoparticle colloid jet in ultraviolet light, the analysis of non submerged je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ght liquid coupling nozzle, flow field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jet impingement on the surface of workpiece, the nanoparticle colloid jet dynamics induced by UV were theoretically describ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1MPa incident pressure, jet velocity coupling liquid nozzle micropore light port TiO2 colloid was about 30m/s, the uniform cluster distance is about vertical jet injection 5mm. on the jet distance, jet impingement in regional micelles and the surface of the workpiece, the maximum stat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the jet impingement center, but the pressure of jet flow The sec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jet synthesis velocity in this region is "W" shape,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jet dynamic pressure and velocity appears at about 2mm of the outer ring diameter of the colloidal jet beam.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基金】: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1205180,51565031)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2013M532092)
【分类号】:TB306;O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有;带有颗粒的圆射流冲击平板的计算[J];力学学报;1984年05期
2 廉闻宇,张福祥;真实火箭射流冲击流场中激波结构的实验研究[J];力学学报;1990年06期
3 闫大鹏,苗鹏程,王海林,贺安之;火箭燃气射流冲击埸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1991年04期
4 黄真理;浅水域中垂向纯射流的流动特征[J];水利学报;1992年09期
5 阎大鹏,张健,王海林,苗鹏程,贺安之;莫尔偏折法及其在燃气射流冲击场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1993年02期
6 崔杰;李世铭;黄超;姚熊亮;张阿漫;;射流冲击模型在水下爆炸实验中的应用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2年05期
7 唐川林;胡东;张凤华;蔡书鹏;;自振脉冲气液射流振动分析[J];力学学报;2013年04期
8 柳兆荣;共振射流及其在水力采煤中的应用[J];上海力学;1982年03期
9 康灿;周亮;杨敏官;王育立;;嵌入中心体诱发空化射流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12期
10 谭晓茗,张靖周;自耦合射流冲击冷却的数值计算[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樊靖郁;张燕;王道增;;浅水环境中含污染物横向射流三维浓度分布特性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4年
2 陈晓梅;张德明;靖崇龙;许建伟;周久兵;窦智宇;李志春;;微孔砂轮射流冲击内外冷却技术在钛合金磨削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康景隆;;射流冲击流化床快速冻结[A];第2届中国食品冷藏链新设备、新技术论坛文集[C];2004年
4 罗振兵;夏智勋;;合成射流技术—一种全新高效的流动控制技术[A];第十届全国分离流、旋涡和流动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李炳源;;300吨转炉喷头实体的射流特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国华;微小通道内液氮射流冲击传热和流动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聂世谦;两相流射流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磊;旋转锥形射流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4 徐浩;横向射流影响管内水流压力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张丹;清洗压力下高效射流粉碎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6 隆香花;高压气体微孔射流堆积粉料的破散性试验及参数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7 李艳霞;粗糙表面射流冲击复合强化传热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安中国;低温喷雾射流冷却技术及其在钛合金车削加工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9 张志强;周期性射流阵列冲击换热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10 朱伟林;脉冲水气射流的动态特性及冲蚀效果的实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4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74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