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力模型对发送罐内两相流动及出料特性的影响
本文选题:气力输送 + 曳力模型 ; 参考:《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29期
【摘要】:曳力是表征气固相间作用的关键参数,以欧拉双流体模型为基础,以Gidaspow、Syamlal-O'Brien和Huilin曳力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曳力模型对罐内两相流动和出料特性的影响。将不同入口气速下的出口质量流量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曳力模型适用的入口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根据入口速度与模型的匹配度,可将曳力模型划分为三个区间;G区的Gidaspow模型,罐内速度和湍动程度最大并且与实验数据吻合度最高;Syamlal-O'Brien的计算结果略小于Gidaspow模型;只有在S区,Syamlal-O'Brien才与实验值较为吻合;用Huilin模型计算的整体速度和质量流量最小,当速度增大到0.15 m/s以上的h区才与实验结果接近,为发送罐内两相流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Drag force is the key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as and solid. Based on the Euler two-fluid model and the Huilin drag mode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rag models on the two-phase flow and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ank are analyzed.The outlet mass flow rate at different inlet gas velocities is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inlet condition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drag models a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matching degree between inlet velocity and model, the drag model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idaspow models in G region. The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degree in tank is the largest and the result is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at of Gidaspow model.It is only in S region that the value of Syaml al-O 'Brie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 and the overall velocity and mass flow rate calculated by Huilin model are the smallest, and when the velocity increases to above 0.15 m / s, the h region is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wo-phase flow in the sending tank.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工程流动与过程强化研究中心;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力学系;天津双兴达环保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572357,11602077)资助
【分类号】:O3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海鹰;戴群特;陈程;;大型流态化多相流数值模拟的关键科学问题——曳力模型的理论分析[J];力学与实践;2014年03期
2 苏荣辉;李文略;;在空气中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薄圆盘受到的曳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5期
3 刘春嵘,郭印诚;基于拟颗粒的气固两相曳力模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4 李飞;祁海鹰;由长福;;中温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基础——曳力模型与流动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5 王雪瑶;吴学智;姜凡;徐祥;廖良良;樊保国;肖云汉;;高密度CFB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曳力修正模型及冷态实验验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6 陈程;祁海鹰;;EMMS曳力模型及其颗粒团模型的构建和检验[J];化工学报;2014年06期
7 张约;;屈而不折,大自然的结构原理[J];世界博览;2003年03期
8 由长福,祁海鹰,徐旭常;气固两相流动中非球形颗粒所受曳力的数值研究[J];化工学报;2003年02期
9 金良安;王吉心;迟卫;曲翊;;延时膨胀泡沫的运动特性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李元杰,王仁海;工科力学要大力发展典型模型教学[J];物理与工程;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飞;祁海鹰;由长福;;非均匀气固两相的曳力模型——QL-EMMS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祁海鹰;陈程;;大型流态化多相流欧拉模拟的关键科学问题——曳力模型的理论分析[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祁海鹰;陈程;;大型流态化多相流欧拉模拟的关键科学问题——曳力模型的理论分析[A];多相流与非牛顿流暨第八届全国多相流与非牛顿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董双岭;;纳米流体两相流动的一种介观模拟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王立洋;吴应湘;郑之初;;分岔管路内两相流动的研究进展[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程;气固流态化介尺度结构及非均匀曳力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谢明亮;边界层两相流动稳定性理论与计算[D];浙江大学;2007年
3 白庭河;卷吸喷射清污系统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坤;非常规颗粒(颗粒群)曳力的格子Boltzmann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念;微小粒子两相流模型计算及误差估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靖宇;气液两相流动界面输运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赵桂生;管束间狭窄通道单相及沸腾两相流动阻力特性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于新峰;基于双流体模型的湿蒸汽两相流动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5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lxlw/1755329.html